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的历练;“心灵之书”,是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在我看来,书本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和智慧,生活可以历练我们,但读到最后还是一本书,那就是心灵之书。其实,人生也如书,阅读与历练之后,方可写就心灵传奇之书。
读一读有字之书,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智慧。正所谓“人生识字聪明始”,学生生涯中,我们经由学习有字之书,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千百年来人们总结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智慧。离开学校之后,我们仍然需要书籍,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以从书中寻求答案;人生的困惑与迷惘,也可在书中获得指引;有的书更可贵的地方在于,能为人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世间百样情怀,千般感受与万种人生,增加生命的广度与厚度。
读一读无字之书,用历练提升知识和智慧。无字之书的历练,是有字之书中所得体验与观点在生活中自己也经历了一回,因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无字之书的历练,是书中所获得的道理在反复实践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正如王阳明所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行动才能让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拥有;无字之书的历练,是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之后,能将有字之书书写得更加精彩,钱钟书读了人生这部大书,写就了《写在人生边上》一引人深思的著作,张岱历经生活洗礼,透彻了生命这本无字之书,留下了包罗万象的《夜航船》,恢弘大气的《石匮书》以及风华初成的《西湖寻梦》。
读一读心灵之书,是无字有字之书的升华。这心灵之书,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正如哲学意为“爱好智慧”,但并不是已经极具智慧,而是始终有一颗追求智慧的好奇心一样。至真至善至美,也不是已经达到了最高级别的真善美,而是终一生都在修行,以求获得事物最真实的样子,对天下万物存有一颗善心,用发现美的眼睛看身边的一切。科学教我们求真,人文带领我们求善,艺术让我们求美,生活的历练使得我们深化理解。苏格拉底一生都在生活的街头,与人交谈,探寻真理的心灵之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思特里克兰德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现实中,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月亮,决定要去巴黎用艺术参悟人生的心灵之书;周浩从摄影师转行做纪录片导演,拍摄一部又一部纪录片,他在且行且思的路上思考:世间有真实的东西吗?也许永他远无法用纪录片将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但他尽力将最接近真实的事物呈现出来了,善与美也浸润在纪录片中。这样的人生境界,是要我们在有字之书的思考,无字之书的沉淀中才能达到。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行走的太快,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灵魂跟不上我们的脚步。我们静不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有字之书,我们在无字之书中行色匆匆,更别说深度挖掘的心灵之书了。愿不忘有字的知识和智慧,无字的历练,方得心灵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