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读书笔记之三

我是Candy,我在坚持阅读。

【信念】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每天坚持打卡。

【目标】每天坚持20页的阅读

【打卡】第24天,2021.2.8

【书目】《爱与自由》

【作者】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进度】第20页-39页

【用时】40分钟

【阅读所得】今天读到了全书的第七章。今天阅读的时候,还是觉得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开始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是讲到了0~6岁孩子的心路历程。但我相信肯定是现在明白一些道理比继续犯错好得太多。在第4章里面,作者讲到儿童开始于一无所有,并独自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蒙特梭利说,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当儿童在做一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给他改正,急切地告诉他这不对那不对,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和具有创造性的。

让我有点震撼的就是这里谈到幼儿期包含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个期间如果是自己经验得出的结果,它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但如果是别人教给孩子的东西,那就是别人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在第五章里面就提到,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这种压力会过分强化儿童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刺激了孩子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忽略了全部。因此被打骂的孩子在建立某一个概念的时候,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客观现实,而是受刺激后的事物,也就是说世界不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他加工的世界。压力使得孩子对把握事物产生偏差,那苦难就会降临到孩子头上。相反的,那些得到爱和宽容的孩子,在组织自我的过程中能对食物把握清晰而准确。

我自问是一个会有严厉、凶恶一面的妈妈,有时候发现自己没忍住一直斥责、念叨啰嗦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反应却更呆滞了。在这一章我也找到了答案。因为被斥责被打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是僵化的,孩子不用思维了。在书中也提到,有的孩子小时候似乎非常聪明,脑子反应快,但长大以后他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创造力都不好。很可能有个原因就是他被教出来了,或者是被人为的刺激出来了。

让我很受启发的就是不应该去逗孩子。有些人喜欢逗孩子,结果把孩子的心智都乱了。孩子变得没有机会组织自己的自我,还没有机会把他看到的东西和固定下来的记忆放在一起,将会让孩子产生了混乱。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例如反复地听一个故事,那是因为孩子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的为儿童选书,让他吸收好的东西。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在第七章里面提到,儿童自发的心智发展是连绵不断的。直接与儿童本身的心理潜力有关,而不直接与老师的工作有关。在此我发现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教师也好、父母也好,都不是孩子的主导,孩子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导,我们应该做一个好环境的维护者就行。只是这好的成长环境并不是轻易可以完全做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书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四版。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四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
    吞书兽小布阅读 17,617评论 2 18
  •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按照内在的规...
    枝枝Rena阅读 1,046评论 0 0
  • 我是Candy,我在坚持阅读。 【信念】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每天坚持打卡。 【目标】每天坚持20页的阅读 【打卡】...
    星尘涟漪阅读 469评论 0 2
  • 小孩子认识物体应该从实物出发,让孩子摸摸尝尝,感受一下。如果把物体印在纸上,卡片上再让儿童看,它就是一个半具体半抽...
    lorrena_52Hz阅读 258评论 0 0
  •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809天分享 《爱和自由》P18-32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儿童始于衣物所有,并独自向前...
    尘心细语阅读 63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