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又悲催的失眠了。
说起失眠的原因,简单又可笑。
我家有床羽绒被,历史悠久,是我结婚时定做的。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当时的工艺面料等原因——不加被套难清洗,加上被套它老和被套分离,又要跑毛等毛病,所以实际上当被子使用的时候并不多。后来搬家,就让女儿垫在床单下,冬天也挺暖和的。
去年冬天,我们给女儿买了电热毯,女儿不怕冷了,就开始嫌弃那羽绒被,但因家中没有多余的垫棉絮,也就将就着。昨天,父亲从老家带来了棉絮,其中一床正好做垫棉絮,女儿便再也不肯将就了。
换下来的羽绒被,我想扔了又觉得可惜——毕竟当年差不多花了先生一个月工资,留着又没什么用。就想问一下表嫂要不要,她一向比较节俭。可又担心伤她自尊,遭她拒绝。
还有一件事,去年我送了几双没有绣的鞋垫给表嫂,那是当初给女儿准备的,但女儿用不上——码数偏大了。我自己和先生的则留着,打算今年我离职后打发时间,但人算不如天算,我没能顺利离职,只能继续上班,那些鞋垫我也就没时间去绣。想麻烦表嫂帮我绣,又想到去年她主动提出来帮我,被我委婉拒绝了,现在我再提出来,会不会很尴尬?
我越想越烦,越烦越想,等我发现不对劲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大脑已经不太受我控制,它非常清醒地要往那拐,那些事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我脑海里,于是,我就悲催的睁眼到天明。
我本来打算给先生说一下,但一想,先生除了说句:多大点事,值得吗?大概率不会有其他的话,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
事情是不大,道理我都懂,可懂得该怎么做跟实际怎么做还是有差别的。我只是想先生跟我聊聊天,引开我的注意力,把这些想法从我脑子里赶出去。但一个从来没有失眠过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到我的感受?
其实,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今天我试着给表嫂打电话,她很爽快地答应了:羽绒被她要了;鞋垫她也帮我绣。她说反正她也没事干,正好打发时间(她早上送外孙上学,下午接外孙回家,中间的时候闲着,她女儿不让她上班,说是怕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我纠结了一个晚上,失眠了一个晚上,结果……我哭笑不得。这感觉,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过度解读某些事,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焦虑烦躁,惶恐不安,患得患失甚至失眠,从而引发一系列事件,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我个人觉得或许跟性格有关,敏感型的人更容易陷入这样的陷井——过度解读,想要跳出来恐怕有点困难,知道问题在哪跟怎么解决问题是两回事儿。就比如我们去看病,医生知道我们生的是什么病,可有些病他们却无能为力,他们治不了。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来调节。心态的调节更重要:保持心态平和,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