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趟图书馆。
本以为,这个小城的人们,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加之周末,想必馆里爆满。结果,我高估了市民们。即使图书馆开着凉爽的空调,提供舒适的座椅——就差供应床位了,依然冷清得如同午夜的街头。来这里做精神沐浴的人,寥若晨星。
这座小城有两百多万人口,他们侵略了商场、电影院、游乐园……硬是遗漏了图书馆,仿佛那是一块贫瘠之地,不值得扫荡。
感谢他们,为这座城市保留了最后一片净土。
图书馆愈冷寂,反而我的呼吸愈顺畅。恰似缸里的鱼少了,氧气便也充足了。
徜徉在人烟稀少的馆内,我仿佛踏进一座隐于密林间的深山古刹。书香四溢,正如佛庙熏香。我虔敬地跪拜在一位位伟大的先哲脚下,接受思想的洗礼。
在知识的瀚海中,我恣意遨游,任满架五彩斑斓的书迷醉双眼。
我挑了本周国平《街头的自语》,坐下来静静品味。
读了一阵,我抬起头,望望四周。
一个中年人坐在对面,桌上放了本厚到骇人的书,旁边是一页页写满笔记的稿纸。他不时用马克笔在书中勾勾画画,好像在解密一张藏宝图。
身后是一位中学生,捧着一本学习资料书,刻苦研读。我虽无法注意到她的表情,但我能感受到,她争分夺秒的紧迫,还有寒窗苦读的辛酸。
中学生对面坐着一位妇女,她把书摊开在桌面上,却并不浏览,而是低头聚精会神摆弄着手机。似乎打开的书只是幌子。赤裸裸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我听到那书冤枉得叫出了声。
目力所及,我竟未寻得一位看“闲书”之人。本来图书馆就已经门可罗雀,好容易有几位读者,却具是“心怀叵测”。读者诸多只是仰仗它幽静的环境,借以研究“正经”书籍罢了。他们所求不过考证、考学、考工作。
如我这般看“闲书”,无法提升专业发展,也评不上职称,更换不来学历,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得不偿失。想到此,我顿感羞赧,恨不得将书遮掩一番,生怕引来某些实用主义者的嘲笑。
据说,国人阅读率低得可怕,人均年阅读量不过四五本书。且算上了各类教学、辅导资料等参考用书。如此,阅读真正意义上书籍的人,几乎都要灭绝。真怕哪一天,这一类人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关进动物园,供其他人参观。游客们隔着钢化玻璃,对他们指指点点:瞧,真正的读书人,就是这个下场!
读书,在多数人心中,已近乎功利。为前途读书,本无可非议。但大家普遍对读书之排斥,以及对某类鸡汤书籍的趋之若鹜,反映出当今时代物质至上已成为衡量生活的唯一标准。人们觉得,能让人发家致富的便是好书,能快速解决一系列问题的便是好书。而遇到那些需要细嚼慢咽,甚至费劲儿去啃的书,便弃之如敝屣。人心浮躁如萍,无主无根。人人追求高效率、起效快的读书方式。殊不知,读书如同服药。中药虽苦,却重在调理滋补,可保病体长久。西药倒是见效快,却治标不治本,反而对身体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不可否认,电子书的兴起,引领了新的阅读风潮,深刻变革了阅读方式。纸质书似乎有日薄西山之趋势。这大概亦是图书馆门庭冷落之缘由吧。然而,我虽不排斥电子化阅读,却并未怎么尝试过,而是始终坚持读纸质书籍。我相信,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年月,仍有一小撮坚定的纸质书阅读族群。无论何时,我愿以赤诚之心,坚守这古老的、绵亘几千年的传统。
离开图书馆之时,经过借阅台。我看到图书管理员无所事事地坐着,不停打哈欠。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悲悯:这位天天面对书籍的人,尚且无法热爱读书,又如何苛责那些不读书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