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街头,喧闹的车站,摩肩接踵的人群……这是一个春节回家的日子,也是一场战役,拉开大幕的日子。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我,坐上了返乡的列车。
出发时已经了解到新冠疫情的在迅速蔓延,死亡人数持续上升。来接我的专车司机带着口罩,非常友善的提醒我,出门要小心。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像往常一样人来人往,唯一不同的是,很多人都戴着口罩,看不清他们的模样,透过厚厚的口罩,只能看到他们惊恐的眼神。离家多年,都只能在春节的时候与家人团聚,今年一如既往。
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结束了,一下车熟悉的温度,熟悉的空气,油然而生的亲近感,还有那一座座熟悉的山映入眼帘,多么惬意呀!可能是因为远离城市的缘故吧,这座小城与往年没有多大区别。
第二天就是除夕,生活还是跟往年一样,一家人忙着准备年夜饭,包饺子、看春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从初三开始,感染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一张彩色的深浅不一的中国地图惊悚的告诉人们,整个中国都有被感染的人群。从此,开启了宅在家的生活模式。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宅在家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
工作时间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假期,与家人团圆,可这次受疫情影响而被动的团圆,来的太突然太猛烈了,心情从刚刚开始的欢喜到平淡,到不耐烦、逃避、甚至是冲突……说不清楚为什么,但我知道人总要做点儿什么!
于是,我强迫自己放下手机,拿起平日里没有时间读的书,早晚练习瑜伽,睡前写日记,生活突然感觉到充实了很多。不过,真正让我感受到快乐是从单位通知居家办公开始的。
虽然还是在家里面宅着,但是生活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每天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早晨8点整我会准时打开电脑,登录QQ与同事们沟通工作,偶尔也会跟某个同事聊聊最近的心情。
人是感情动物,心情好了做起事情来也会事半功倍。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编好每周的文稿之余,我义务参与了陕西广播电台、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线上朗诵活动,通过自己的声音向无数逆行者致敬,给无数平凡人传递温暖和力量。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疫情期间,当我看到各大主流媒体、公众平台纷纷开办朗诵栏目的时候,我一刻也坐不住了。征得领导同意后,我就撸起袖子干起来。可是,家里办公条件有限呀!没有录音设备,也没有制作软件,怎么办?怎么办?我突然想到,用手机也可以录音呀,制作可以联系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或许他们有办法。
一条条短信,一段段语音,一个个电话……终于两个小时之后终于收到了回复,“姐,我在单位值班,我们这边有制作软件。”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马上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路。幸好对方很赞成我的观点,也表示愿意配合。不过,按照我的想法做一个音频栏目,还要制作一个片头,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短信、语音、电话联系,很快就有十多个朗诵爱好者在群里接龙了,大家分头行动起来,第二天下午一期十几分钟的节目,就制作完成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但是这也只是片刻的放松,接下来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一段时期我的日子就是在文稿编辑和音频创作中交织着进行,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比正常上班时更辛苦,但是内心却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我太享受这种如歌般的生活了。这种忙碌而充实感觉,想必与农民伯伯抬手擦汗时,回眸看到身后一望无垠的麦田一样。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的宣传工作也在不断地调整方向和方式,由于微信平台大多以图文的方式进行报道,相对缺少视频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拥有十多年电视从业经历的我,内心生起一种义不容辞的感觉。
想到,不如做到。大概梳理了一下系统资源,就开始跟基层各单位的通讯员们对接视频拍摄的事情,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心支持参与进来。从一首首歌曲到一段段微视频,我们的微信平台宣传方式丰富起来了,内容也充实起来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的宣传工作不也是一场团结一致的战斗吗?如果把这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谱成曲,那一定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我很荣幸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很感动有那么多默默支持我们的通讯员,我很期待这场疫情过后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阳光明媚的午后,公园里散步、赏春、运动的人多了起来……抬头望着蓝天上飘过的朵朵白云,脑海浮现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是啊!面对困难,更加考验的是每一个人的格局、智慧与德行,我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我深信所有的不平凡皆来自于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当下。(田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