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朋友圈之后,我并未第一时间意识到,但却是至今最强烈意识到的一件事就是:不用朋友圈,你就真的没什么朋友了。
只有真正彻底地停用朋友圈,我才意识到,微信最强的社交功能其实是朋友圈,而不是聊天框。
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后知后觉。
因为早在 2014 年,我就见到一位电影圈人士感慨,想和明星谈合作,明星一直语焉不详,结果在她朋友圈天天点赞,连点三个月,她终于被打动了。
当时看到这段话,我还完全不懂其中的奥妙。
我认为,微信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能给几乎所有用户一种“我有很多朋友/我有很多有用的社会关系/很多人都在乎我的感受”的强烈幻觉。
而且,如果你一直按这个逻辑投入进去,完美地执行其中的游戏规则,你会发现事实真是这样。
只有当你决定告别这套玩法时,你才会发现过去所有的东西都逐渐消失不见——因此,这甚至很难被断言是否真的是“幻觉”。
停用朋友圈几个月之后,我开始明显地感到,过去因为各种缘由走到一起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失踪了,除了极个别老友,几乎不存在互相主动发消息这种事。
而正因为微信在如今个人社交中绝对垄断的地位,当你和一个人没有微信联系的时候,你和他也就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联系了。
02
最近有篇挺火的文章叫《互联网完蛋了,已经》,我看了以后,心有戚戚焉。
它的大意是讲互联网诞生的前二三十年,一直秉承着分散、开源、匿名、可靠的精神。
但当互联网行业开始诞生巨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生以后,这些特质就慢慢被集中、封闭、实名、易逝等属性取代了。
我相信,任何在这方面稍有思考的人都会产生一些同感,因为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明显违背了万维网刚诞生或者方兴未艾时所倡导的主流意志。
我们成长和变老的这十几年,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事情几乎无一例外是大的吃掉小的,新的吞没旧的,后来的消灭掉以前的。
这件事放到微信上来说就很明显。
过去,你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和人们发生联系,如果产生的联系属性不同,涉及的对象和工具也不同。
但现在呢?现在几乎只剩微信了,微信甚至只剩朋友圈了。
要么你用朋友圈,但必须得接受其中的玩法和规则,不得不背负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那种社交焦虑;要么你不用朋友圈,但相当于抛弃了牵引很多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绳索,不得不面临中断它带来的种种后果。
03
这件事从本质上来看,不是挺荒唐的吗?
按照原教旨主义的互联网精神,如果你喜欢运动,你应该逛虎扑;如果你喜欢 IT ,你应该去虎嗅;如果你喜欢科学,你应该看果壳;如果你喜欢游戏,你应该刷 NGA 。
但我们看到,如今微信基本上把一个人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包圆了,不止微信一个APP ,腾讯这样的巨头在尝试把所有领域、所有事全部包圆。
就像游戏,如果你去问一个玩了上万小时的资深玩家,他可以给你讲出游戏这类作品所能抵达的远超常人想象的宽度和深度。但我们知道如今一个“王者荣耀”就把中国游戏 90% 的关注度、流量甚至利润,统统赚进了腰包。
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当群体默认了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群体就默认了它可以随意操纵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正如大包大揽的微信,最终不仅重构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交方式,也会逐渐重构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逻辑。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件事似乎是无从反抗的。
如果公司和学校的每个人都在玩“王者荣耀”而你不玩,你就是不合群;而如果你要停用朋友圈甚至卸载微信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你几乎是在和社会对着干。
很多人写文批评过如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微信与朋友圈的种种微妙,其实与此深深有关,但即便批评者(包括我自己)也常常不能免俗。
功利主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事必谈结果,如果一件事没有好处,这件事就没意义,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为什么你发一条朋友圈五分钟没人赞就会开始焦虑,五分钟被人赞了一百次就会很满足?这一切都是虚荣心作祟。
互相填补心灵空虚,构成了朋友圈最基本的玩法,人们在这里构建出紧密而虚弱的联系,彼此用留言但更多是点赞来互相确认“你会和我继续把游戏玩下去吧?”
当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发生联系的时候,他很自然地会去想,对方对我有什么好处?
这种好处可以是很多东西,比如主动发来的消息、朋友圈的点赞、一条被我认可的朋友圈、我创造或转发的内容被他转发、红包、群聊,等等等等。
然而,如果你压根不用微信的核心功能——朋友圈,最近又恰好没有和他发生过什么交流呢?
我可以保证,如果你们现实生活中也没有任何好处的关联,这个朋友至少有 90% 的概率,自此不复存在了。
不信,你可以试试三个月完全停用朋友圈,也不主动和任何人说话,三个月后统计一下除了同事、同学、亲戚、密友和其他以线下互动为主要载体的人,还有多少人会和你产生联系。
这件事体验多了,想多了,人的想法很容易会堕入虚无主义的深渊,觉得什么都不过如此,甚至什么都不复存在。
04
谈到朋友圈,一部分人意识不到它究竟有多耗费时间,一部分人又把这件事想得太过严重。
如果你是前者,可以去统计一下微信的耗电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你是后者,其实你要知道,无论是微信还是王者荣耀,填补的都不过是文明进步所节省出来的原本并不存在的空余,说白了,这部分时间本来就是会被浪费掉的。
你说挤在地铁里,等在车站中,坐在马桶上,窝在沙发里的时间能做什么?
我们本来也不过是在容忍生活的疲惫与无聊而已。
很多人一谈到空闲利用就是看书学英语之类的套话,事实上即便看得进书、学得进英语的人在这种状况下效率也很低,而且又不缺这样的时机。
更何况,看得进书、学得进英语的人,本来就是人群中的极少数,人们为何总要拿极少部分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作为大众一员的普通生活?
归根结底,一个人戒断某件事的渴望越强烈,他越不可能做到这件事,而且也并不真的打算这样做。
真正像我这样直接把这件事放下的,当初根本就没遇到什么阻力,也没有出现戒断反应。
你又几时见过一个在朋友圈打卡看书、减肥、早起的人,真正把这些事做成了的?
停用朋友圈一年半后,你要问我改变在哪,我觉得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我觉得有些好事发生了,但这并不是不用朋友圈带来的好处。我觉得有些坏事发生了(比如“朋友”流失),但考虑到这似乎本来就是微信带给我的幻觉,所以最后好像也不能怪到微信上去。
很多的好与不好,其实都不能被这样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是或者不是什么原因。
每个人都有其被时代裹挟而下的命运。
正如今天,要是有个人完全拒用微信,甚至拒用智能手机,他基本可以确定会被社会淘汰。然而他本身只是做了一个个人选择而已,你又能说他错了吗?
我所能做的,就是我个人的选择,也就是像现在这样继续停用朋友圈,无论这种选择最终是好是坏。
如果注定这种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觉得我都应该坦然接受,因为人为其无法控制的事情操心费力,大概只会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