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慢慢的来了。
在四季分明的东北,秋高气爽被初秋的天气诠释的淋漓尽致。
正午时分悠哉悠哉地走在街上,凉凉的风吹着,暖暖的阳光晒在脖子的后面,热的舒服。
一辆车,开到斑马线前面,停了,等着两位老人慢慢的有过,那两位老人向司机招手,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甜蜜。
江畔的海绵路上,大姐推着轮椅,老人坐在轮椅上,一边走,大姐还一边给老人照相。
这初秋的树还是绿的,花儿依旧绽放。
落叶就要来了……
2、
每天晚上会看两集电视连续剧《俺娘田小草》好人苦命的悲情戏,但是最后还给了个光明的尾巴。
能够坚持看,是因为女主角田小草的扮演者阎学晶是吉林市人。这也是乡情泛滥啊。
最近也几次的领着妈妈去看话剧。可是这位老话剧演员,为现在的话剧感到悲凉。
那天,妈妈儿子我三个人去看话剧,我们挨肩坐着,可是台上大喊男主角的名字,“蓝紫藤”,他们故意的念成“揽子”“疼”,这东北话的意思就是“蛋疼”学名就是睾丸疼。
这演员满台乱窜,高喊“揽子疼”,俺妈妈的说,二人转都是绿色的了,这话剧怎么这样了?
在斯坦尼斯拉夫表演体系传教出来的老一代话剧表演艺术家看来,现在的话剧就是耍狗坨子,骂人,说难听话,翻跟头折把式。
这世界变化快,快的让人认不出来。
3、
儿子上学去了,到了晚上也就没人和我撸串去了。
那韩式肉串,是绝对不如早年的小串的。
红旗剧场门口,有个一条腿的黑小伙儿,总是戴个草帽,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攥着一把肉串,那肉串被炭火一烤,独腿小伙儿往那肉串上撒着各种调料,滋啦滋啦,那香味跟着烟雾,飘的老远。
那时候报社离红旗剧场不远,我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到独腿小伙儿那吃肉串,1块钱7串,每天吃两块钱的,当年也算是比较奢侈的日子。
所以现在的“小木屋”“韩园”“尚上福”的串,都没有当年那小伙儿不洗手烤出来的串好吃。
很多味道都变了,但是我独爱老味道。
比如煎粉,我只吃和龙街船营区15小胡同里的郑老太太煎粉,那二十几年不变的老味道,让我随时都可以回到从前。
比如馅饼,就是松北一区夏天支出来的大棚里卖的洋葱牛肉和猪肉葱花馅饼,坐在马路边的靠边站桌子上吃,那叫一个爽。
比如辣怪鸭,比如麻辣烫,各种垃圾食品尽收胃里?
吃货的味蕾,牵着记忆。
4、
杠杆原理阐释了一个现象。
一个人如果除了自己的主业之外,要有一个与之大相径庭的副业与之交替,这样的生活方式,会有一个极大的反作用力推动着人的主业,并且可以更好的开发人的潜能。
我的理解就是,上班为革命工作,下班为自己生活。
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对我事业成败的夸赞或是担忧,而是告诉我,我的舞姿,是律动,是表达,是找到一种只有自己最舒适的方式,诠释自由,追逐自己,展现自信。
懂,是种念,不碎碎,绵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