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虽然目前我们的状况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我也不能因此而忘了写这个系列的初衷,那就是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说出自己的遗憾,也感受当时的美好,算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待,也算与那些年匆匆而过的人们一个正式道别。再拖下去,有些事情可能就真的忘了,或者就不再想写了。所以趁热打铁,想到哪写到哪。
初相识,那自然是报到了。我们的学校,在江北,那时候H市的江北还很荒凉,公交车的站牌上都写这某某村、某某屯,是的,我们的学校就那里,一个城郊结合部。到达学校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坐公交,一条是走水路做轮渡。选择公交是比较漫长的,大约得将近2个小时的路程,需要从市中心的火车站或者客运站倒很多次车,一路从最繁华的地方走到最破败的地方,时常让你感觉这大学很野鸡,因此而失去希望,据说每年都有很多的新生因为这样的一次非凡之旅,而选择退学回去重读。另一条,就是做轮渡直接过江,就到了学校旁边,从学校的南门进去,大约时间也得40分钟左右。相同点就是都得先坐车到达某换乘站,再选择坐公交还是坐轮渡,以至于后来我们都开玩笑说,这个换乘站真的有点人生转折点的意思,选择公交的好多被自己劝退了,选择坐轮渡的都留了下来。后来我们还自豪的跟别的同学吹牛,说自己的学校有渡口呢!可见我们自己也是对学校爱恨交错,心情复杂。就像网上说的,母校,是一个自己可以骂,别人不能骂的地方。
我是由我父亲送我到的H市,H市早年据说很乱,父亲曾经在这里上过学,最后没有坚持下来,回家种了一辈子地,写着一手好字可惜了。那年代,还没有通高铁,要不坐一宿普通火车,要不就白天坐8个小时的客车。我们选择正式报到的前一天到达,因为客车从早上发,到达H市是下午的一两点钟,这样到达学校,就可以找个地方住,然后第二天办理入校手续,这样什么都不耽误。到达H市,我父亲凭着多年前的印象,带着我坐公交车赶往学校,那时候车站还没有学校的人接站,又没有现在的导航软件,所以只能问路人。在车站等107路,我们俩站错了方向,结果是个反方向的车,我还从后门上的车,父亲都没有挤上去,好在当时的司机还很和善,我问他是到某某站么,他说是刚从那边过来,小伙子你坐反了,下一站你直接下车吧。我在下一站下了车,给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说你在那里等我,我过去找你,咱们俩再到街对面坐反方向的车。
我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心想原来这就是省会H市,说不上多繁华,但比老家是强多了。父亲接上我,我拉着行李箱,父亲背着个大背包,我们俩个磕磕绊绊的找到了换乘站,也顺利的坐上了去往学校的公交车。我看到报站牌上那些站的名字,感觉其实挺失落的,父亲说他当年上学是在市里,没有去过那里,应该是后开发的。他也看出来我的心思,说没事儿的,H市现在跟二十年前变化挺大的,咱们来都来了,就去看看,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咱们可以再回去重读。一路奔波,我们终于到了,当时学校给我的感觉就是藏在村子里的一个小城市,校门内外是完全两个样子。学校里面高楼林立,校门外面是杂草丛生。
看过了教学楼和宿舍楼,还有操场上踢球的师兄们,还去了食堂吃饭,父亲说,他感觉还可以的,吃住条件还都可以,还有地方运动,咱们是来上学的,又不是来享受的,就上吧,万一回去复读发挥不好呢。我也是觉得既然来了,就安心的上学,再好的学校你自己不努力学习也是学不到本领,将来也找不到好工作。其实我当年高考考的不算好,至少我认为不算好,比二本线高很多,却没有到达重本线,我知道这不符合我爸妈的期望,因为我从小上学,一直都学习很好,在她们的印象里,以我一直以来的成绩,考重本不是难事儿。我高考之后,也很后悔,后悔被很多的小事耽误了时间,没有在高中三年全力以赴。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调查,票选最后悔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后悔当时没有努力考一个好大学。我现在虽然有些后悔,但是我知道,这就是命,所谓的命,哪怕给你很多次机会,你还是会做的跟当时一样,这就是人生,没有重来。况且,当时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我也不想父母那么艰辛,就选择读下去,然后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她们减轻点负担。
由于还没有正式报到,所以还不让在宿舍住,得等到第二天才能行。就在校外找了一家宾馆暂住一宿。其实我没有交待的是我其实有一个女朋友,同样考到了这个学校,还是坐的一趟客车。她父亲和我父亲是认识的,但是不太熟,所以上车的时候礼貌性的打了一个招呼,说两个孩子在一个学校,以后也有个照应。我和她还像模像样的回应父母,一定互相帮助。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关于我和Z的事情,后边再慢慢说吧。Z是个性格直爽,但有些偏激的女孩儿,做起事来,很多时候都是只要自己高兴开心,或者因为生气不满,都不太考虑后果的。这个性格,导致她后来做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事。
第二天,我们起床简单的吃过早饭后,父亲就领我去报了到,报到的地点是在学校的体育馆门前,各个学院都是支着遮阳伞前面摆着一个牌子,然后有人在那里收钱,出手续,分配宿舍。我们经管学院是在7舍,我被分配到302室,一个师兄给我送到了楼下,然后我找宿管阿姨要了钥匙,开门走近了302室,才发现我是第一个来报到的。虽然我们早到了一天,但是正式报到是两天时间,也就是说我的室友们还没有到。父亲跟我说,这回你可以随便选床铺了,没人跟你抢,问我是喜欢上铺还是下铺。我说哪都行,高中的时候也是住校,住过上铺也住过下铺。父亲说,那不如选上铺吧,下铺总有人坐,有时候也挺不方便的。然后我就选了,靠窗的上铺,由于窗户是朝向东方的,所以上午的阳光还是很足的,正好照到了床上。父亲说这挺好的,以免被子潮,靠窗热了能透气,还能看到外面。于是我们俩将褥子和被子都铺好了。
父亲看把我已经安排妥当,就想回程。送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也就放心了,再在这待着也就是多花钱。我知道父亲的心思,平时节俭惯了。但是我又有点不舍,我问到,你不是想要去看看你的胃病么。父亲想了想,现在又是周末,去看病也不一定能看上,再说去江南还挺远的,来回折腾又得花不少时间,还是回去看吧,家里也能看。我见状也没有说什么,说好吧,那我送你去江南吧。那时候真的是,想要做点什么却又无能为力,感觉很无力。父亲说,不用了,来回路还挺远的,我自己能回去。吃完饭,父亲就准备回去了,临走的时候,还给我买了很多他能想到我能用上的东西,还给我一些生活费,我看他可能就留了他回去的路费。我说我用不了这么多钱,再说现在汇款什么的这么方便,还有手机,随时都能联系到你们。父亲说,不有老话讲么,穷家富路,多给你点钱,到时候好用,省着我们担心。有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多运动,没事儿买点水果吃,多给家里打电话。然后父亲就起身回家了。我说,知道了,十一还放假呢,那时候就可以回去了。说实话,但是我并不是很伤感的心境,有几分不舍,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但当时年纪小,转身就抛到了脑后。对新生活满怀憧憬,还有Z的陪伴,再说报到后军训十五天,再上半个月课就到十一了,就能回家了。
问了Z那边怎么样,她说她爸妈到她二姨那里去了,她已经都安顿好了。我才知道她还有个二姨在H市。也没有多想,就等待着新室友的到来。前一天,其实我们并不开心,还因为一些事情而吵架。那时候很多的事情让我觉得跟Z不适合。怎么说呢,因为年纪小,就像两个孩子过家家,都各自棱角分明,都不懂退让,都一心争胜。她觉得我不在乎她,我觉得我做的没问题。归结起来,那时候我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只不过是照猫画虎,自我欺骗而已。
第一个来报到的,是阿伟。我当时躺在床上,赶快坐起来,阿伟和他母亲开门走了进来,阿伟的母亲走在前,阿伟跟在后面,我第一眼就感觉阿伟挺腼腆的,还得让妈妈领着。迎他们进来,放好东西,阿伟也不说话,倒是他母亲跟我聊起天来,说你们以后就是同学了,一起吃住一起上学,都互相照应着点。看得出来,阿伟母亲对他还是很不放心的,我便说,阿姨你放心,我们肯定好好相处。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躺在上铺,8月炎热的夏天屋里很闷,我光着膀子穿着大短裤。胳膊上和腿上还有因为暑假骑摩托摔的伤没有好。头发是暑假刚开始的时候烫的锡纸烫,后来有点长了,就不那么明显,还是有点弯弯的,那时候就想做点上高中不让做的事儿,宣布解放,现在想想真的好幼稚。这个打扮看着有点不像好人呐,估计是给阿伟这个乖乖男吓到了。后来我们还谈起,阿伟说倒也没有那么吓人。我当时是不抽烟的,我估计当时要是顺带着点起支烟,这不得把这坏学生形象做实了,哈哈哈。
有点记不清后来是谁到了,先后顺序也都记不太清了,我得找时间去问问他们。有些事,真的再不写就全忘了。好像是我和Z出去吃饭,回来之后他们就陆续到齐了,也好像是佳子后来才到,真的记不清了。我们就凑齐了6个人。冯老五当时很胖,寸头,刚来就抽烟,还要给我们散烟,嘴上说着以后咱们就是哥们儿了,言谈举止一副流氓之气,但是也没什么坏心眼,还挺实在的,开始吹牛皮,说他上学时候怎样怎样,我们也都没有放在心上。他提议说晚上吃饭的时候一起到食堂喝点,他看见食堂有卖啤酒的。我们自然也是响应,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画面,几个人穿着T恤和大短裤、拖鞋,晃荡着向食堂走去。说起喝酒,其实都喝不了多些,冯老五说自己很能喝,初来乍到的,也不知道学校让不让喝酒,大家也就没有多喝,就喝了一瓶啤酒。这一瓶啤酒就把阿伟喝多了,阿伟不胜酒力,一瓶啤酒就醉了,开学时候是这样,到后来毕业还是这样。
洋哥、根儿、佳子三人是谁送来的,我有些记不清了,但是最初的印象里,洋哥非常之腼腆,很乐意傻笑。根儿是小胡子,还保留着高中生那种稚气未脱和不修边幅的淳朴。佳子属于那种打扮比较新潮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穿潮牌的,用当时的话讲就是有点非主流,印象最深的是背着一把吉他,我们让他来一曲给我们表演表演,他说暑假才刚学的,还不怎么会弹。后来他练琴还是比较刻苦的,没事儿就抱着他的吉他拨来拨去。到后来,还当上了吉他社的社长,吉他社叫风行吉他社,我当时是觉得很酷,也想学,奈何总是不开窍,后来也就作罢。可能自己就没啥艺术天分,瞎乱写没事儿叨逼叨倒是很在行,那时候时常在校内网和Q空间写自己的感悟,好多的同学看了说你真能写。
几个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忘了是谁提议说要排个位次的,再选个寝室长的,说别的寝室都已经弄完了。有提议说按先来后到的,有提议按年龄的。其实我是无所谓的,对这不太感兴趣,怎样都行。我说,那要是按先来后到,我是老大,他们就说不按这个排了,按年龄吧,于是就开始报年龄,我是果不其然的成为了老六,当然不是游戏里的老六。因为我是跟比我大一岁的人上的学,所有我最小。洋哥是老大,阿伟、佳子、根儿位列2、3、4,冯Q伟是老五,所以我们就管他冯老五。根儿说,他们那里管最小的孩子叫幺,所以我是老六,也是老幺。上边也说过,大家看我没事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时候说话还挺有哲理,所以也叫我幺哥。我是十分喜欢根儿叫我幺的,从他的嘴里喊出的幺,听起来十分舒服,也特别真诚。以至于后来,就算在微信上打字,我都能想起当时在一起根儿喊我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