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好话当钱花”的话你肯定听过,多说好听的总是没错。但有时候也不一定管用。尤其在表扬小朋友的时候,有时候他们喜欢,有时候他们不喜欢,到底该怎么做呢?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的都是评价式赞赏,诸如“聪明”、“漂亮”、“你真棒”,“好样的”之类的词。这不仅会让小朋友们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继续努力尝试。既然自己已经很完美了,为什么要冒险去尝试呢?有可能下次会搞糟!
如果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就得避免使用评价性的词。相反,应该使用“描述性”的词。描述你看到的结果,描述你的感受,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勇气的动力!他们内在的声音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声而且清晰。“我不会放弃,直到把问题解决。”“越努力练习就会越好!”描述性赞赏是培养自信而有爱心的孩子强有力的法宝。
给几个例子看看描述性赞赏吧:
1、应该说:从你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全场观众就一直欢呼,并认真听你的每一句台词。不要说:你是整场演出中最棒的一个。
2、应该说:我系统你T恤和裤子的颜色搭配;不要说:你总是穿的很漂亮。
3、应该说:这几个字正好写在线上,笔画清晰,很容易认出来;不要说:你写的字也不是那么糟糕,只是还需要练习。他们都挤在了一起,而且超出了方格。
4、应该说:你看我很忙,就主动收拾桌子。我真的非常感谢!不要说:你总是乐于助人。
5、应该说:你一直专心致志,直到把每道题都做出来。这就是我说的“毅力”!不要说:数学考试100分,你真聪明!
6、应该说:护士要抽血的时候,你一点儿也没有退缩!伸出胳膊,让她很容易就找到了血管。不要说:我为你骄傲。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现在,你是不是也觉得描述性赞赏比评价性赞赏更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意志呢?
其实对于成年的小朋友们也是如此,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赞赏成年人也可以使用一模一样的方法。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可以润滑各种人际关系。
赞赏是一种反馈,批评也是一种反馈。不论赞赏与批评,都是在遵循BIC反馈原则。所谓BIC就是Behavior(行为)、Impact(影响)和Consequence(结果)。
赞赏的时候可以描述实事和感受,批评的时候只能描述实事。人的感受是由于对所见到的事情的主观判断而产生的,由于眼睛看到的总是不全面,因此直接感受可能和最终的结果恰恰相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开篇描述的故事就是如此。而赞赏时,我们产生的感受都是美好的。
赞赏时要描述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而批评时描述的影响应该客观的、是已经看到的影响。
赞赏时可以不用描述结果,而批评时必须描述结果。这个结果应该是大家都不希望发生的,或者是影响大家正常工作、影响大家工作效率、效能的结果。
对于开会迟到的人,你可以直接用下面的方法给予反馈:
老王,你开会迟到(这是描述实事B)。会打断主持人的思路,影响大家的注意力,你自己也会错过一些会议的内容(这是描述影响I)。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会给同事们留下不好的印象(描述造成的结果C)。
老王,你开会迟到(B)。让这么多人在这儿等你,大家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经得起这么浪费(I)。你这是不尊重大家,你也给大家的印象也很差。
含蓄的中国人一般不说严重的结果(C),只说到影响(I)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