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世妇会精神之光照亮妇女全面发展新征程

10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主旨讲话。这一讲话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既回溯了30年前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平等、发展、和平”的初心,又立足当下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现实挑战,更擘画了加速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力与实践指引。

30年前的北京世妇会,是全球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89个国家、近5万名代表齐聚北京,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首次将“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将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等理念写入国际共识,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锚定了方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的:“北京世妇会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这份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回应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公平正义诉求——性别平等不是“女性议题”,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妇女发展不是“局部任务”,而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从30年前北京街头“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标语,到如今全球女性在科技、教育、政治等领域不断突破的实践,北京世妇会播下的种子已在全球生根发芽。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仍有超过10亿妇女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发展中国家女童失学率是男童的2倍,职场性别薪酬差距长期存在……这些数字提醒我们: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仍需跨越重重障碍。

作为全球妇女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中国不仅是北京世妇会的主办方,更是其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在这背后,是中国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的政治定力,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度护航,更是“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民生工程的温度传递。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嫦娥”探月团队里的女性科研人员占比超45%,到乡村振兴中“巾帼新农人”带动特色产业;从抗疫一线“90后”“00后”女护士占比近70%,到基层社区“妇女议事会”成为社会治理的“柔性引擎”……中国妇女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更以“半边天”的力量推动着国家进步与社会和谐。这种“国家发展赋能妇女进步,妇女进步反哺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妇女事业的鲜明特色。

当前,全球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妇女群体往往是最脆弱的环节——冲突地区的女性更容易沦为暴力受害者,经济衰退中女性就业机会首当其冲,气候变化下女性承担更多生计压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加速妇女全面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破解制约妇女发展的突出矛盾。”

中国方案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国际合作的开放胸怀。从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到连续多年举办发展中国家女官员研修班;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注重女性赋权,到在全球发展倡议中明确将“促进性别平等”作为重点领域……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的四点主张——坚持发展优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妇女;坚持创新驱动,为妇女参与科技进步搭建平台;坚持绿色转型,保障妇女享有清洁安全的环境;坚持全球团结,完善全球妇女发展合作机制——这既是对北京世妇会精神的传承,更是针对当前全球妇女发展痛点的精准施策。

妇女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北京世妇会的“北京宣言”到全球妇女峰会的“中国声音”,不变的是对性别平等的不懈追求,变化的是中国为全球妇女事业贡献的越来越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对于每一位奋斗者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将“妇女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政策制定者需多考虑“性别视角”,让制度设计更包容;企业管理者应多搭建“女性发展平台”,让职场环境更公平;每一个普通人也需多传递“尊重与支持”,让社会氛围更温暖。唯有如此,才能让“她力量”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闪耀,在乡村振兴的田野绽放,在社会治理的基层涌动,最终汇聚成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磅礴之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这是对历史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的召唤。让我们以北京世妇会精神为灯塔,以此次峰会为新起点,携手推动全球妇女事业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