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比作成为一条条河流,不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资源都可这样类比。
这些河流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流淌,不管人们有没有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来认识的到,或者仅仅认识到某条河但是没有能力把握也是白忙一场;
但它都客观存在,不随着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是问题来了,大部分资源都是公开的,这样几乎所有人都面对这种流淌着的客观存在的资源,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利用好并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呢?
九十年代互联网兴起,好多人也都赶上了这个潮流,为什么只有为数不多几个人走到浪潮之巅?
微信知识付费时代,能成为李笑来老师这样的超级知识网红的也是屈指可数,其他的人都干什么去了?进一步追问,我们都向李笑来学习,那李笑来老师向谁学习才成为今天的李笑来的?
……
好吧,我承认这个题目太大了,一次说不全,也很难说好,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说完,所以会我分批次写出来。
现在我们把整个世界粗暴的做出这样的简单的划分:
一、人
二、物
三、联系(是指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纽带。)
鉴于篇幅所限,今天只说人的定义,关于人的其他方面以及物和联系这大两方面内容改日补充。
人可以分为一个生物体和内在精神体以及人与外界发生的所有联系。
生物体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物质基础,具有生物学特征。
它使人具有身体最基础的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进化,成熟,衰老,更新……
精神体提供了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底层运行逻辑基础,是人认知能力的载体,人的价值观是精神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精神体的存在,从而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
生物体和精神体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生命力,它反映了生物体和精神体各自运行的程度,体现了生物体和精神体的最原始野性。
一个人的生命力就像是一台汽车的性能,这与人们总说这个车性能好,那个车性能差是一个道理;
也好比花坛里这枝花长的粗壮、妖艳,而另外一支孱弱、萎靡一样。
而这就是人与人最终极的差别,它的结果体现到能否适应大自然的适者生存的游戏法则。
到此得出公式:人=生命力 + 与外界发生的联系。
人与外界发生的所有联系,不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论他做的是什么事情,不论他与什么人有怎么样的关系。
这些联系都是媒介,都是为了让他达到自己目标的通道。
而生命力的差别决定了一个人与外界联系的程度,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达成目标,以及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
由此明白了,人的最终极差别就是:生命力。
所以要提升竞争力就要在生命力上发力。
下一篇讲如何提高生命力。
/end/
笔胜于剑
---传播一种思想,待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