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形制
按造型分: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 圈足器、三足或多足器等。
按用途分:有炊煮器、盛储器、汲水器、 饮食器及其它用途待考的器类(礼器、 酒器)。
按器物名称分:有釜、甑、鼎、鬲、斝、 鬹、甗、瓮、罐、盉、瓶、壶、杯、豆、 盆、钵、碗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引自“中华陶瓷网”.2008-08-27)
01釜[fǔ]
02甑[zèng]
03鼎[dǐng]
04鬲[lì]
05斝[jiǎ]
06鬹[guī]
07甗[yǎn]
08瓮[wèng]
09罐[guàn]
10盉[hé]
11瓶[píng]
12壶[hú]
13杯[bēi]
14豆[dòu]
15盆[pén]
16钵[bō]
17碗[wǎn]
18盘[pán]
【附注】
仰韶文化(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龙山文化(龙山时代):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陶亥镇朱开沟村三社沟掌处,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文化层厚1.5-3.5米,分7个地区,其中6个地区为中原龙山至早商时期的遗存,分为龙山晚期、夏代(早、中、晚)时期、早商时期共5段3个时期。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东下冯文化是承继龙山时代三里桥文化,并吸收陶寺文化和晋中龙山文化的少量因素而成长起来的。
(引自《百度百科》各词条)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珸暝凌云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