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觉得时间好充裕,有大把大把的可以随意挥霍;求学时,觉得时间怎么那么紧张,眨眼间就该考试了;如今,觉得时间太吝啬,有太多想做的事却有心无力。
时间原本最公平,不同的是阶段不同、心态不同而带来的分配不同、效率不同而已。
魏书生老师在许多场合都有这么一段朗朗上口铿锵悦耳的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持续不断,养成习惯。
刚开始听的时候我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时就下定决心,就按着魏老师说的去落实,结果,三分钟热度还还没过,就凉下来、软下来了。
究其核心原因,还是因为自律意识差,时间管理能力不足。
每人每天公平拥有24小时,但有人精心经营,有人混沌糊弄。
每一天效率量的差别,日积月累之下,就成了人生质的差距。
自然,我对涉及时间管理内容的文章书籍比较感兴趣,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此类内容来弥补自己做事效率低的不足。
《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我听读过,只是隔了一阵子就又“飘散在风中”了。好东西经典内容需要学而时习之。
重温这本书,时间效率管理专家、青年加速器——极北咖啡的创始人、下班加油站的创始人张萌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高效学习、修炼硬本领四个方面,为我这样的做事懒散效率不高的人绘制科学、真实、可复制的一天行动指南,帮我们迅速走出迷茫,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进而提高人生效率。
事实上,身边有为数众多的人,缺乏目标,每天赖床晚睡,毫不吝惜时间,学习走马观花,人生过得跟“脚踩香蕉皮,手抓两手泥”一样随遇而安随意随缘。
原来我也比较赞同这种佛系的活法。眼瞅着身边有不少正能量满满、积极进取的人不服输不认命,就倍觉汗颜,就倍觉躺平是对自己最大的放纵。
不行,得动起来!
目标设定
目标是靶心,是提纲挈领的重点。
若制定目标太多,分散到方方面面,也就失去了重点,又失去了目标设定的初心。
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从自己灵魂深处生长出来的深刻愿望,是根据自己的环境、能力量体裁衣的结果。
萌姐(虽说年龄不大,业界都这么尊称她一声姐)这样告诉我们
1.想出1个你梦想成为的人的名字。这个人占据你的理想最高点,他的人生轨迹或特质,决定着你人生的顶层设计。
2.接着想出1~3个你觉得自己一直努力上进地追赶,五到十年内有可能超越的人。
这些人物作为你的中层标杆,决定着你努力的大方向。
3.继续再想出1~3个你一直努力,可能在一两年内赶超的人。
这个(两三个)人最好是为你所看重欣赏的人,和你有直接交流接触,你能够看得到他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计划,可以研究他具体的行为轨迹。
他可以是你的直属领导,也可以是你最佩服的优秀同事,也可以是你发展较好的朋友。他们的作用,一方面是给你提供可视的现实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激励你的动力,当你懈怠时,想一想他们正在做什么,激励自己振作努力。
这样的典型,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像秦守洁老师王明玉老师殷德静老师苗旭峰老师和笑娟老师李利老师,还有一直仰望的王君老师,“闲时花开”刘娜老师……
我们都是我想努力成为的样子。
萌姐说咱们需要对挑选出来的这些人物的特质(硬本领)进行分析,在纸上列出最需要学习他们的三两条特殊点和技能,把这些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奋斗方向。
然后自我匹配,分解目标。分析你自身目前的状况,找出当前最重要、最需要、最可能发展的技能点,着重练习。
拥有了明晰、科学的目标,再配合高超的时间管理去践行,坚信坚持的力量,最终我们总能到达。
时间管理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利用时间,就拥有怎样的人生。
1.拿出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一条竖线,从上到下标出从早到晚的时间轴,在纸的左半边列时间计划,纸的右半边暂时不填写,等待第二天列时间的总结。每天最好设置3个主要目标事件,在时间轴上标出计划对应的时间段。
2.按照计划,有序开展自己的一天行动。接着,第二天,仔细填写右半部分。按照前一天的实际情形,在时间轴右侧忠实记录前一天发生的事件。
3.对照右侧的记录和左侧的计划,标出实际与计划不相符合的部分。比如未完成的部分、多完成的部分以及与预估时间不一致的部分。
这其实和《清单革命》中的“清单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场观念变革。用清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摆脱高速生活中的混乱、无序和迷茫”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又跟魏书生老师的计划系统、监督系统、总结反馈系统悄然吻合。
就像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尝试早起,运用目标性法则,每天列出三个计划,利用早起的时间实施,以修炼自己的关键技能。
反正我早睡早起的flag已经列了许久许久,却一直落实的不够好。回看身边不少大咖牛人都是利用早起时间提升自己、经营自己的。
提升效率
干扰是效率的大敌。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一种微观时间管理办法,它的操作方法十分简便。
1.设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列表。2.设定番茄钟,时间是25分钟。3.从计时起,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4.番茄钟铃响,停止工作,休息3至5分钟,可以活动、喝水等等。
5.开始下一个番茄钟循环,直到完成计划任务,并在列表中将任务划掉。
这种工作(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屏蔽即时的干扰,还能培养内心抗干扰能力,让我们逐渐养成迅速沉浸的习惯(专注力)。
我还曾经尝试着让自己的俩孩子用这种方法提升他们读书写作业的专注度,只是自己身上却一直未曾落实,着实汗颜,主要是因为自己一旦坐下来做某件事,一两个小时都不曾起身,久而久之颈肩腰毛病一大堆。
这番茄工作法不止可以提高做事效率,也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矫正自己久坐缺乏运动的坏毛病。
Ycy2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