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得到普遍运用,而信息技术的普遍化势必会推动教育融合向纵深发展。但是,读完《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我不禁扪心自问,面对信息技术融合浪潮,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书题目有一个词值得注意,那是“学与教”,“学”字被安排在“教”字前面,平常我们总说“教学”,而不说“学教”,可能潜意识的话语是,作为老师,知道得肯定比学生多,没有老师的教,哪来孩子的学。这种思想确实根深蒂固,但事实上,先哲早已点明了学的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不学,则无新知可教,学生不学,也就不需要老师拨云见日。因此,学与教这个话题是我们需要长期不断地深入思考的。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里有还一个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电灌”。近几年,学校教室里电脑硬件和教学平台软件都更新换代频繁,教师也在学习数字化教学上殚精竭虑,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设计多媒体幻灯片,致力于为学生带来完美声光体验,但是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往往夺去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连教师也被幻灯片打造的既定路线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角色常常在酷炫的特效下淡然无光。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填鸭”教学,,PPT的盲目使用支配了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形成了新时代的“电灌”教学。“电灌”背后“教”的误区是教师沉醉于展现个人“教的艺术”里,精心打扮的服饰、深情并茂的讲述、五光十色的课件,时新热门的活动,言归正传的救场,无不给人赏心悦目的享受,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呈现正相关。这样的课堂设计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本位,没有给学生留下展现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也说明教师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教的艺术”,而是“学的热情”。教师在使用PPT,或者其他的教学方法时,都应当保持审慎,宜少宜简,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干扰。比如师生问答不能为互动而互动,小组活动不能为分组而分组,在热闹的表象背后,要多问问每一步活动设计的内涵,厘清学生反馈背后的学情,放下各种对学生“不放心”的执念,牢记教育的初心,真正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