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农村的现状

因为家中一个晚辈的婚礼,我回到了近在咫尺,却也久未回去的故乡。

故乡在一个著名淡水湖的湖边,村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为主。我的童年在这里度过,长大后,为数不多的几次回来,村子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与我认识的这里的村民一样,日益地衰老了。

幸运的是,故乡在这几年城镇化、工业化的狂飙突进中,被划入了新城的规划圈,于是,村子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征地、拆迁、赔偿、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分配,一切都按部就班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程序在其他地方已经无数次成功地进行过,这个过程肯定有纷争、有纠缠,但是到最后,这些困难肯定会一一化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个程序是必由之路。

虽然即将失去世代耕种的土地和居住的祖屋,村民们隐秘的内心仍然是欣喜的,甚至可以说是迫不及待地等待拆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这种思想的背后有其合理的原因:一方面,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农村虽然比较富庶,但是靠种植蔬菜及其他副业,村民们平均年收入不过数万元,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拆迁款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拆迁是一条致富的捷径。周边的村子早已有靠拆迁而一夜暴富的例子,村子里没有被划入拆迁范围的村民甚至主动到主管部门要求被拆迁。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村里的经济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集约用地的要求下,通过土地流转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土地被集中到承包大户手中,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造成了村里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父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涌向了城市。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但是那里有霓虹灯 ,与枯燥乏味的农村夜晚相比,城市的夜生活的确更有吸引力,他们走进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或者投身各种市场,成为精明的商家,每个离开村子的人都在新的环境中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有个别极端的,摇身一变成了民间资金借贷者,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就愿意把钱交给他,总之一夜之间,他就完成了从“土鳖”到“土豪”的转变。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因资金链断裂,或逃亡他乡或跳楼自杀。空留背后当初借钱给他,希望凭借高利息不劳而获的亲戚朋友、邻居故人长吁短叹悔恨不已。然而如果出现第二个集资者,村民们往往还是愿意把钱交给他,终其原因,是大家虽然知道这个事情不牢靠,但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棒者。

那些还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的人,是被认为是没有门路没有本事的,这些人在村里往往是弱势的。

无论如何,如果村子正常拆迁,农民新村如约建设完成,村民顺利乔迁新居,这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然而故乡遇到的情况有点特殊。

这两年,不知是政策调整还是缺少资金,村子的拆迁拆了一半就暂缓了,新村安置房的建设进度也放缓了。

房子没有被拆掉的村民,仍然居住在村子里;有些已经被征用,但还没有拆掉的房子,为了防止主人偷偷搬回来住,门窗被有意识地拆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因为恋家或者节约租金的考虑,一意孤行地居住在这四面透风的危房中;最后是房子已被拆掉,但却无法搬入新村安置房的村民,在被承诺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后,纷纷到附近的村子投奔亲友、或租住民房----一个村子陷入了四分五裂、东奔西走的状态。

一场婚宴于村民而言是相聚的难得机会,四散的村民应主人之邀回村(婚礼的主人家还没有被拆迁)在婚礼上帮忙,这种帮忙是无偿的,并且如果主人家不邀请他来帮忙,他是会不开心的。

婚宴一般来说会连摆三天,套用《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句台词:“酒席上荤菜的多少,显示了主人的诚意。”一桌酒席如果不是浓油赤酱的荤菜唱主角的话,是要被村人在背后数落的。

与我围坐一桌的村人中,日渐苍老的脸庞依稀熟识,却分明与我有一定的陌生感,言谈止于寒暄,话题局限于村子的所见所闻,他们也关心城市的发展,关注经济趋势和与他们有关的政策福利,但了解也不过是空穴来风一知半解。

他们就像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从古至今,一直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神态、语言、观点从来都没有变过。

然而在社会巨大的变革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被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他们将面对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世界,他们中的一些灵活的人,早已主动选择并且适应了新的生活,原地踏步的将注定无所适从并将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抛弃,或者已经被抛弃。

这次征地拆迁完成后,离开土地的他们将必然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这条路,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就已经走过,现在,我认识的这些村民将继续走这条路,他们这一代人相信不可能完全消化这种变化,或许要到他们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当中。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很迷惘,担忧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出路,但是,他们仍然在这里生儿育女,以自己有限的能力用力地生活,以中国农民特有的坚韧维持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我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很少,我只想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如果脑袋已经离开很远,但是屁股还留在原地,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或许,我们都应该将目光多一点关注我们的农村,毕竟,那里才是我们的根。.

感觉没什么代表性.jp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76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2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6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30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4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1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5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0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5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5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大巴车,内,日 七十几岁的刘先生坐在大巴车里,他望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沉浸在回忆里。 乘务员经过,刘先生浓重...
    薛彬阅读 262评论 0 0
  • 一个五口之家,夫妻俩加三个娃娃,丈夫出去打工赚钱,一个人带孩子在家,每天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打打闹闹……...
    萧燕花阅读 229评论 0 1
  • 夜深了,桥的那头,窗台还闪着灯。秋天总是会有凉意,此时你身上衣服是单薄的,你瑟瑟发抖。我不知道,会熬多久,才有渡过...
    橱窗阅读 192评论 0 0
  • 后台回复【公开课】即可获取100节书法公开课视频 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
    墨客书法赏析阅读 4,670评论 3 24
  • 我和同学们去采茶的路上,经过一间孤零零的土房,大门紧闭着,窗户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个黑漆漆看不到屋里情况的窗口。 ...
    藤木同学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