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
提交人:北枝花
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被迫落草有没有自身原因?
顺服现实的林冲
因为刚刚解读了智深,而且林冲是与智深相遇出场的,所以明显感到二人的不同。如果说智深是个本色侠士的话,林冲则是个本我被遏制的人,在林冲身上很难看到智深那样的本我冲动,而有太多现实琢磨印记。
林冲妻被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时高衙内背对着林冲,林冲看到的是一个敢公然调戏良家妇女的流氓无赖,一个年轻后生。林冲怒火中烧,不用想林冲要动拳头了。“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举起的拳头停驻在半空中。这口窝囊气——他咽了。本能的冲动被急刹车,因为这个流氓是主管高太尉的儿子。他清楚高太尉不能“得罪”,尽管妻子被调戏让人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忍了。他为什么能忍?现实教育他要忍。他是被现实深深影响了的人。这事搁智深身上绝不会这样处理,因为“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智深不怕因为智深是个本我很强的人,只要痛快就行。林冲则不能遵循“快乐原则”,他的本我受到现实的严重打压,自我占据主位。他知道要想在现实中立足,就得顺应,该低头的时候必须抛却高贵的尊严。此时的高衙内不能揍,他的父亲是高太尉,高太尉是主管,得罪了主管如何混下去?所以此时他就只能用眼瞅着不能动拳。我们不由得想问:这样对现实的屈从怎么来的?什么教会他如此行事?大概不是一个原因,大概也不是一天的功夫。
误入白虎堂一节也能看出林冲对现实的顺服。林冲想要比试宝刀,只是心里想,并未实施,他的“想”深深埋在现实的尘土之下。可是小人知道林冲,不仅知道他想要比试,还知道他不会逆行,更知道他信任别人。所以有人上门请林冲前去与高太尉比试宝刀,林冲丝毫不存疑虑跟随前往。林冲从不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他从没有小人之心,也不知小人之心。这样跟小人交往就很被动,容易钻入圈套。前往白虎堂一节看得人心惊肉跳,可林冲毫无疑虑一心前往。路上,林冲曾问两个承局“我在府中不认得你”,却没有怀疑他。进入白虎堂一节,林冲三次前行,三次住脚。进得厅前,林冲立住了脚;转入屏风至后堂,林冲又住了脚;林冲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都是绿栏杆,又引林冲到堂前,那两个承局叫林冲少待。林冲第三次住了脚。此时林冲已在白虎堂檐前了,只差一步进入白虎堂。林冲因为一向的顺从而被人引导一步步进入禁地而不知,让人扼腕。直到久等高太尉不来林冲掀帘探头,才看到“白虎节堂”大字,才清醒原来在那两个陌生承局的引领下竟进入白虎堂。此处可知,林冲对现实的屈从使得他事事顺随他人,却不想因此被小人算计。
在柴进庄上,林冲受到柴进礼遇,又偶遇先入为主的洪教头。此时的林冲显得尤为谦卑克制,与洪教头整个比武过程,他时时兼顾柴进的感受。开头他不情愿出手比试。自己是个发配的罪犯,受柴进恩遇,洪教头是柴进的教头,自己不能显红露黑的。初见洪教头时,看他一系列的举止,躬身唱喏,看着便拜,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谦卑恭敬,甚至有点低三下四。如此丈夫屈膝俯首,让人心酸。接着酒席上被洪教头公开轻慢,也并不作声。比武时,洪教头肆意挑衅,林冲也只是不敢,怕柴进脸面上过不去。直到柴进放话,林冲才全力较量,赢了洪教头。你看林冲做事,他不考虑自己,只顾及别人,尤其是于己有恩的人。
林冲是个受礼教束缚很深的人,个人的意愿被压制。直到草料场失火,林冲杀死陆谦等人,他被迫走上反政府道路。之前他一直是个屈从现实的人,忍辱负重,只为苟活。他与智深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一个处处张扬本我的和尚,一个事事谨小慎微的武士。
缺少反省的林冲
按理说,林冲这样事事多虑,顺从,应该是个现实得意的人物。可是,现实偏偏不接受他的低三下四,不给他苟存的机会。为什么?除了现实的残忍,林冲自身也有原因。
林冲清楚地知道高太尉的厉害,处处小心,事事低头,即使这样也仍然躲不开从天而降的祸患——林冲妻被高衙内调戏,进而遭恶人陷害。林冲尽管处事谨慎,可他并不了解自己。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追求”。这追求林冲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有人知道。谁呢?是谁卖刀给林冲的?他怎么知道林冲需要一口好刀?他怎么知道林冲心底里希望有一口能够跟高太尉的宝刀相抗衡的刀?他怎么知道林冲买刀后想要跟高太尉比试?这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知晓,所以有人可以成功陷害林冲。林冲自己不知,所以才会被别人算计。他是个完全不了解自己,完全不清楚现实的人。一味地忍让不能帮他躲避小人的陷害。进入白虎堂也是,林冲明明知道白虎堂是个禁地,白虎堂就在太尉府里,怎么就在别人的引导下随便走进了呢?他太缺少防人之心。
林冲现实中的克己没能压制他内心的冲动,还可能强化了那种冲动。
仁慈仗义的林冲
休妻一场看得人流泪。林冲遭卑鄙小人陷害刺配沧州,简直天上飞来横祸。林冲委屈竟不能求全,老天不长眼睛。林冲也很清楚自己何以到了这步田地。刺配出发前,林冲对前来送行的丈人提出休妻请求,而且态度决绝。林冲为何非要休妻?我们先从他的角度考虑一下休妻对双方的影响。从他的角度看妻子,林冲已是刺配的犯人,很难再有自由之身夫妻完聚;妻子尚年轻,不能耽搁人家,她应该另选对象过幸福生活。对他自己而言,休妻给了对方自由,没有拖累人家,自己了无牵挂。林冲他要心安,他想到自己没有连累妻子就很心安。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现实”,而非真实。真实情况是妻子必要等着林冲,即使最终不能夫妻团圆也在所不惜。这一点看得出来,后来林冲妻子自尽也证明这一点。这样林冲的休妻(现在也还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只是表面上的仗义,而非事实上的高尚。当然,林冲自己并不知道何为真正的高尚,何为真正的为对方着想。他这么做在他看来就是为对方着想,就是仁人君子所为。林冲落草后安顿下来(晁盖主持梁山泊),立即上报晁盖派人去东京迎接妻子,可见休妻不是他的本意,他的心里一直没有休妻。我不能保护你,我不能牵连你,这是其一。其二,你如果有别的选择,我不会有怨言。委屈自己,成就别人,这也算是一种仗义。
此一行为,从另一角度看只是虚假的仗义,从情感上说,此时的林冲应该安抚妻子好生活着,等待团圆。这样说虽然有些理想色彩,但对双方都是心理上的宽慰。这样的叮嘱才是妻子真正需要的,难道林冲跟妻子过了这些年还不了解吗?林冲自己真想离婚吗?不是的。一纸休书已经给了妻子,干嘛还在落草落定后前去取妻团圆呢?我揣摩他因为一直以来的教育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哪怕自己受罪呢。现在离婚(当时只有休妻一说),是正确决定,双方地位已不对等,对方是自由人,我是发配的犯人;什么时候能自由大概遥遥无期。既然不见希望团圆,那就不要给另一方无端加上这样的痛苦。这苦难我一个人承受吧。所以林冲坚决休妻。他从这样一种痛苦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尽管给了对方一时的痛苦,但对她长远而言是有益的。我为此崇高目的做出牺牲,我是问心无愧的,我是心安理得的,所以我是崇高的。其实这种崇高是虚假的,但林冲不知。林冲只知道这样做对妻子有益。
服刑期偶遇李小二,得知曾经援助过陷于困境中的李小儿。知道林冲慈人善心。在发配地李小二两口感恩施报悉心照料林冲起居,林冲也时常把些碎银给小二两口做生意。林冲从不凭空接受别人施舍救助,时时不忘回报。
即使受了董超薛霸那般欺侮,等到智深要杀他们时,林冲还是阻止了,救了两个恶人。
由此可见,林冲最终家破人亡落草梁山泊,自身是有原因的。可惜林冲自己不知。当然现实的原因占据主要,而且力量强大难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