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正好他准备扩大规模,再开一家分公司,朋友的行业我不太懂,但我向他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个生意赚钱吗?二是什么时候能回本?因为不管是哪个行业,做哪一门生意,都要面临这两个最本质的问题。
恰好这两天读香帅的《熟经济》这本书,其中提到了“好生意”这个概念,好的行业赛道和公司并不一定能给投资人带来理想的投资收益。
香帅举了汽车行业的例子。汽车制造业作为“工业时代皇冠上的明珠”,被视为国家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自1885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1913年,福特开创了汽车流水式作业的生产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大量人才和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汽车行业看来绝对是一门好生意。 然而大半个世纪过后,美国市场上只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家公司幸存下来,而且长期的投资收益并不如人意。如果投资福特汽车,持有半个世纪,年化收益率为7.8%,仅和标普500持平。
除了汽车行业,航空业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行业之一了。然而数据表明,航空业是美股历史上最差的版块,1980年至2020年的40年里,航空业总涨幅仅为9。而同一时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为33倍,纳斯达克指数为55倍,计算机行业涨幅为142倍,制药行业涨幅为173倍,饮料行业涨幅为220倍。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想起中国的快递业,直至现在,中国快递业仍能保持20%的快速增长,光看成长性,没有几个行业能与它相比,可是,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却做成了没有人赚钱的生意。究其原因,就是消费者只关心快递配送的成本和时间——快递巨头们打造差异化的成本很高,参与者要么另辟蹊径,走出差异化,要么被迫内卷血拼,自然没了超额收益。
所以,好的行业,不一定是赚钱的投资。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差异化”,如果不能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差异化”的代价太高,就很难攫取超额利益。
一门生意凭什么赚钱,凭的就是足够“差异化”。
巴菲特经常强调“护城河”的重要性:“你们不要忘记经营企业如同守城应当先考虑挖一条深沟,以便将盗贼隔绝在城堡之外……我们不一定要具备杀死恶龙的本领,只要躲开它远一点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在我看来,“差异化”和巴菲特的“护城河”异曲同工,“护城河”就是足够差异化的保护壁垒,是一家公司区别于其它绝大多数公司的优势所在。
“护城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特许经营护城河指单独或少量牌照、竞争性特许经营权。中国中免3年时间上涨10倍,其背后的逻辑就在于获得了珍稀的免税牌照;
技术护城河指的是 专业数量壁垒、技术路线。前些年的恒瑞医药,3年3倍涨幅,也是源于专利数量远高于其它医药企业;
经营护城河指的是规模和成本优势、网络效应和品牌定位。乳制品行业的伊利股份,白酒行业的贵州茅台,都是拥有规模和品牌优势,这是它们跟同行最大的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它们最大的优势,更是它们攫取超额收益的依靠。
按照上述逻辑,即使是符合政策前景和国家政策的行业,也不一定是赚钱的行业,唯有足够“差异化”的“护城河”才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其实,在我们进入一家公司或者投资一家公司时,都可以用这个标准去判断是否值得,这家公司是否跟竞争对手足够“差异化”?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护城河”?
如此一来,这门生意是否一门好生意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问题来了,光伏产业是一门好生意吗?如果它是一门好生意,它会一直是一门好生意吗?朋友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