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隐寺的日子里,道济虽依旧被不少人视为疯癫异类,却也凭借着一颗赤诚之心,实实在在地帮着百姓解决了诸多难题,声名逐渐在杭州城传开。然而,这也让监寺广亮越发嫉恨,一心想寻机将他赶出灵隐寺。
这日,杭州城的知府大人王仁贵,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灵隐寺进香。王仁贵是个极为迷信之人,对佛法尊崇有加,听闻灵隐寺的高僧大德,每次来都恭敬非常。广亮得知消息后,早早便在山门前等候,满脸堆笑地迎接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您今日前来,真是灵隐寺的莫大荣幸啊!”广亮谄媚地说道。
王仁贵微微点头,脸上带着几分傲慢:“广亮监寺,本府此次前来,一来是为了给杭州城的百姓祈福,二来也是想听听高僧讲经说法,以解心中疑惑。”
广亮连忙应和:“大人放心,我灵隐寺高僧众多,定能让大人满意。不过,寺里最近倒是出了个怪事,还望大人能为我寺做主。”
王仁贵一听,好奇心顿起:“哦?何事如此严重?监寺但说无妨。”
广亮便添油加醋地将道济喝酒吃肉、行为疯癫的事情说了一遍,还着重强调道济的行为败坏了灵隐寺的清誉,引得百姓议论纷纷。
王仁贵听后,脸色一沉:“竟有这等事?佛门净地,岂容这般肆意妄为之人?本府定要好好查问一番。”
此时,道济正拿着破蒲扇,哼着小曲儿从后院走来。他看到知府大人和广亮,也不慌张,笑嘻嘻地上前施礼:“阿弥陀佛,知府大人,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王仁贵看着道济那副邋遢模样,心中的厌恶更甚:“你就是那个不守清规的道济和尚?”
道济点头笑道:“正是小僧,大人有何指教?”
王仁贵冷冷道:“本府听闻你在灵隐寺中喝酒吃肉,违背佛门戒律,可有此事?”
道济不紧不慢地说:“大人,小僧确实喝酒吃肉,但小僧以为,佛在心中,不拘泥于这些形式。而且,小僧用这些行为,也帮了不少百姓,这难道有错吗?”
王仁贵大怒:“大胆狂徒,还敢狡辩!佛法岂是你能随意曲解的?今日若不惩治你,如何维护佛门清净?”
广亮在一旁暗自得意,心想这下道济可算是栽了。就在王仁贵准备下令将道济抓起来时,性空大师匆匆赶来。
“阿弥陀佛,知府大人,还请手下留情。”性空大师双手合十,缓缓说道。
王仁贵见是灵隐寺的主持,连忙起身还礼:“方丈大师,此人如此放肆,难道您就不管管吗?”
性空大师微微一笑:“大人有所不知,道济虽行为看似疯癫,但其心向佛,慈悲为怀。他所做之事,皆是为了普度众生,还望大人明察。”
王仁贵听性空大师这么说,心中有些犹豫。他本就迷信,对性空大师的话也颇为敬重。这时,道济突然说道:“大人,小僧愿以一事证明自己。听闻城外有个村庄,近日疫病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小僧愿前往救治,若能成功,还望大人网开一面。”
王仁贵思索片刻,觉得这倒是个办法,便答应道:“好,本府就给你这个机会。若你能治好百姓的疫病,本府便不再追究此事;若治不好,定不轻饶!”
道济领命,立刻带着他的破蒲扇和酒葫芦,匆匆赶往城外的村庄。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疫病肆虐的村庄。
刚一进村,道济便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和腐臭气息。只见村民们大多面色苍白,虚弱地躺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呕吐。有些病情严重的,已经奄奄一息。
道济心中不忍,立刻开始着手救治。他先是用自己的医术,为村民们诊断病情,然后又四处寻找草药。他发现,这次的疫病是由一种特殊的瘴气引起的,普通的药物难以奏效。于是,道济想起了自己在山中修行时,曾见过一种名为“灵草”的草药,对这种瘴气有奇效。
道济不顾危险,独自一人进入深山寻找灵草。山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还不时有野兽出没。但道济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佛法的信念,终于找到了灵草。
他将灵草带回村庄,熬成汤药,分给村民们服用。在道济的悉心照料下,村民们的病情逐渐好转。没过几天,大部分村民都恢复了健康。
村民们对道济感激涕零,纷纷跪在地上向他磕头致谢。道济连忙将村民们扶起:“大家不必如此,这都是你们自己的福气,小僧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治好了疫病,道济回到了灵隐寺。王仁贵得知消息后,也不得不对道济刮目相看。他当着众人的面,对道济说道:“道济和尚,此次你确实有功,本府便不再追究你之前的行为。但你日后还是要恪守清规,不可再肆意妄为。”
道济笑嘻嘻地应道:“多谢大人,小僧明白。”
经此一事,道济在灵隐寺的地位稍有改善,一些原本对他有偏见的僧人,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然而,广亮却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依旧在暗中寻找机会,想要整治道济。
不久之后,杭州城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城中一位富商家中,价值连城的珠宝被盗。富商报案后,官府派人四处查访,却毫无头绪。王仁贵为此十分头疼,他担心此事若不能尽快侦破,会影响自己的政绩。
广亮得知此事后,心中又有了坏主意。他找到王仁贵,说道:“大人,我看这盗窃案,说不定与道济有关。他平日里行为古怪,说不定是他偷了珠宝,然后藏了起来。”
王仁贵听后,心中一动:“你可有证据?”
广亮眼珠一转:“证据倒是没有,但他嫌疑最大。大人不妨派人去灵隐寺搜查一番,说不定能找到珠宝。”
王仁贵觉得广亮的话有几分道理,便下令派人前往灵隐寺搜查。寺中的僧人们得知此事后,都十分震惊。他们纷纷为道济鸣不平,认为道济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道济却依旧一脸轻松,他笑着对众人说:“大家不必担心,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们搜便是。”
官府的人来到灵隐寺后,开始大肆搜查。他们将道济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广亮见状,心中十分失望,但他仍不死心,继续在寺中寻找线索。
就在众人都以为此事即将不了了之的时候,道济突然站了出来:“大人,我知道珠宝在哪里。”
王仁贵和广亮都十分惊讶,他们看着道济,等着他说出下文。
道济不慌不忙地说:“珠宝是被一个名叫张三的小偷所盗,他现在就藏在城西的破庙里。”
王仁贵半信半疑:“你如何得知?”
道济笑着说:“小僧略通一些法术,能感知到世间的善恶。昨日我路过城西时,便察觉到破庙中有一股邪气,想必是那小偷藏在那里。”
王仁贵虽然对道济的话有些怀疑,但眼下也没有其他线索,只好派人前往城西的破庙搜查。果然,在破庙中找到了张三和被盗的珠宝。
张三被带回官府后,对盗窃一事供认不讳。王仁贵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道济。他来到灵隐寺,向道济赔礼道歉:“道济和尚,此次是本府误会你了,还望你不要介意。”
道济笑着说:“大人言重了,小僧并不在意。只要能抓住真凶,还富商一个公道,便好。”
经此两事,道济在杭州城的名声愈发响亮。百姓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纷纷称他为“活佛”。然而,道济却依旧保持着他那疯疯癫癫的模样,继续在世间游走,用他独特的方式,帮助着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济的传奇故事越传越远。这一日,一位名叫李修文的书生,慕名来到灵隐寺,想要拜见道济。李修文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但他对世间的诸多苦难深感困惑,听闻道济的事迹后,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道济见到李修文后,笑着问:“你这书生,来找小僧所为何事?”
李修文恭敬地施礼:“久闻大师大名,学生心中有诸多疑惑,还望大师能为学生解惑。”
道济拿起酒葫芦,喝了一口酒,说道:“你且说来听听。”
李修文沉思片刻,说道:“学生自幼苦读圣贤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为百姓谋福祉。然而,如今官场黑暗,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学生即便考中了功名,又能如何?难道真的要同流合污吗?”
道济听后,哈哈大笑:“书生,你这想法倒是有趣。这官场如江湖,有黑暗之处,自然也有光明的地方。你若一心向善,又何必在意他人如何?只要你心中有百姓,有正义,即便身处黑暗,也能散发出光芒。”
李修文听了道济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又问:“大师,那这世间的苦难,究竟何时才能消除呢?”
道济收起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苦难是世间常态,然而,只要每个人都能心存善念,伸出援手,苦难便会逐渐减少。你看这杭州城,百姓们虽生活不易,但相互帮助,也能过得安稳。你若有能力,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便是消除苦难的方法。”
李修文连连点头,心中对道济的敬佩之情又加深了几分。他在灵隐寺中与道济畅谈了许久,直到天色渐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回到家中后,李修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决定不再执着于考取功名,而是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身边的百姓。他开办了一家私塾,免费教授贫苦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他还时常为百姓们代写书信、处理纠纷,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大善人。
而道济,依旧在世间云游。他时而在街头巷尾嬉笑怒骂,时而在深山老林采药救人。他的身影,如同一个神秘的符号,在南宋的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
这一年,杭州城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绝境。为了求雨,王仁贵带领着城中的官员和百姓,来到灵隐寺,祈求佛祖的庇佑。
性空大师带领着众僧,举行了盛大的法事。然而,法事进行了数日,天空依旧万里无云,没有一丝下雨的迹象。百姓们心急如焚,纷纷跪地磕头,祈求上苍怜悯。
道济看着百姓们受苦,心中十分不忍。他决定再次施展法术,为百姓们求雨。这一日深夜,道济独自一人来到西湖边。他口中念念有词,手中的破蒲扇不停地挥舞着。随着道济的动作,西湖的水面上渐渐泛起了一层薄雾,雾气越来越浓,逐渐向天空升腾而去。
与此同时,天空中原本晴朗的夜空,突然出现了大片的乌云。乌云迅速聚集,将整个杭州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紧接着,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百姓们看到下雨了,纷纷欢呼雀跃。他们走出家门,在雨中尽情地奔跑、欢呼,感谢上苍的恩赐。王仁贵也对道济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亲自来到灵隐寺,向道济致谢:“道济大师,此次若不是你,杭州城的百姓恐怕都要遭殃了。本府代表全城百姓,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道济笑着摆摆手:“大人不必客气,这都是百姓们的福气,小僧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然而,道济的求雨行为,却引起了一些江湖术士的嫉妒。这些术士平日里以替人求雨、驱邪为名,骗取钱财。如今道济轻易地求来了雨,抢了他们的风头,他们心中十分不满。
其中有一个名叫马清风的术士,更是对道济怀恨在心。他决定找个机会,与道济一较高下,让道济知道他的厉害。
这一日,马清风来到灵隐寺,指名要找道济。道济得知后,来到山门前,看着马清风,笑嘻嘻地问:“你这术士,找小僧所为何事?”
马清风冷哼一声:“听闻你道济和尚法术高强,今日我便要与你比试一番,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高人!”
道济笑着说:“小僧不过是个疯和尚,不懂什么法术,也不想与你比试。你还是请回吧。”
马清风以为道济害怕了,更加得意:“怎么?你不敢了?看来你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道济依旧不生气,他说:“比试又有何用?能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你若真有本事,为何不去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而非要在这里争强好胜呢?”
马清风被道济说得哑口无言,但他依旧不肯罢休:“你今日若不与我比试,我便不走!”
这时,性空大师走了出来:“阿弥陀佛,两位施主,何必如此执着呢?佛法讲究的是慈悲为怀,与世无争。还望两位施主能放下成见,共同为百姓谋福祉。”
马清风却不为所动:“方丈大师,此事与你无关。我今日一定要与道济比试,分出个高下!”
道济无奈,只好说:“既然你如此执着,那便比试吧。你想比什么?”
马清风想了想,说:“我们就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西湖的水干涸!”
道济听后,微微一笑:“好,就依你所言。不过,你若输了,以后便不许再用歪门邪道骗取百姓的钱财。”
马清风自信满满:“好,若我输了,我便从此金盆洗手!”
比试开始,马清风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停地挥舞着符咒。他试图用法术将西湖的水吸干,但西湖的水却纹丝不动。
而道济,却不慌不忙。他拿起破蒲扇,轻轻一挥,西湖的水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越转越快,湖水迅速被吸入漩涡之中。不一会儿,西湖的水便干涸了一大半。
马清风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道济的法术竟然如此厉害。他知道自己输了,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灵隐寺。
经此一役,道济的名声更加响亮。他成为了杭州城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人们对他的信仰和敬仰,也愈发深厚。道济依旧在世间行走,他用自己的智慧、法术和慈悲心,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南宋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后世之人传颂不已。
(金正洋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