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15日
地点:扬州树人大礼堂
活动:2019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整本书必读篇目教学研讨会
通常我上整本书的时候,我会提前一天到会场陪孩子们都大半天或一天的书,这样我会对他们阅读的状况有一个了解。今天,我只有一个小时,所以我想了又想,还是把一到七会单拿出来,跟 八年级的孩子重读它。
即便是这样,我刚刚进教室的时候,问八年级的小孩们,
你们都读过西游记吗?
读过,读过。
读的很熟吗?
特熟,特熟。
熟到什么程度呢?读了好几遍的孩子举手,这个班的小孩大家能看出来,他们读书啊,基本素质还是挺好的,坐在那写字的习惯也特别好。说读过好几遍的小孩有三分之二,那我想他们就应该很熟了。
我就做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检测题:请你把一到七回的回目按照谁和谁这样的方式做一个回目名称的重拟,孩子们就开始拟了。
第一回就拟孙悟空和牛魔王,我先问:第一回它叫不叫孙悟空呢?不叫孙悟空。那它叫什么呢?叫石猴。我说:第一回它的名字已经变了,第一回它的名字应该叫美猴王了。因为它讨厌那个“石”字,觉得不美,所以就叫“美猴王”,这是它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变化。
就是,它已经把它的刚性去掉了一些,原是自然天地浑成的刚性去掉了一些。
第二回它叫孙悟空,孩子们直接把“孙”去掉,直接叫“悟空”,我说这个不成,因为你叫悟空就忽略了作者给它的姓。石猴和菩提老祖刚刚见面的时候,他们两有个对话,说你姓什么?无性,别人打我我也不恼,骂我我也不恼。不是这个性,是“姓”。当它有了一个人类社会的姓氏,它就有了社会性,它从刚性的消除到社会性的产生,跟它这两个名号的变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孩子们不关注这个,他不太去关注名号的变化,他觉得整本书,它就叫“齐天大圣”。
那到了第三回、第四回,它的名称又有了变化,开始“弼马温”“齐天大圣”,再后来,大家再叫它的时候,我想,再这里面,如果就前七回的各路人马对孙悟空的称谓,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一个活动。
有人叫它上仙,有人叫它大仙,有人叫它妖仙,有人叫它妖魔,叫魔的,玉帝和如来,都叫它魔。“我先炼了那魔再回来”。这些就是在上课之前的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让他们反反复复的去琢磨到底叫什么,那什么时候叫它齐天大圣的,齐天大圣更二郎真君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刚刚第一场齐天大圣跟天兵天将的交战,出来的是李氏父子,这个其实都是整个西游记里面社会性的体现。
但是,更孩子们你又不能讲西游记跟社会性的关系,看西游记有两本,大家都要关注,一本是萨孟武先生的《西游记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有一本是林庚先生的《西游记漫话》。这两本书都很好的揭示了西游记与当时古代政治经济的关系,李卓吾先生点评西游记的版本中又特别强调《西游记》的社会性,里边有讽刺社会,嘲讽社会的意义,那这些社会性跟八年级的孩子怎么去看,他恐怕看到的是一些叙事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