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和解中走向坚强 ——记于《无声告白》读后。
炙热的阳光下,安静的湖水深不见底,这里吞噬了一名花季少女的生命,也吞噬了一个表面西幸福的家庭虚假的平静。
莉迪亚可能并不想死,但她的呐喊声还是耗尽了全部生命:她不过想从别人的阴影中夺回自己。而整件事点燃了导火索,巨响之后,在所有人各自的反思中安静的化为灰烬。
直到悲剧发生之前,整个家庭在和谐的表面下,掩盖的是各种矛盾与妥协。一个自卑于少数族裔身份的父亲,拼命想要让子女融入集体;一个怀有独立追求的母亲,绝望之后把一切映射在女儿身上;一个优秀却无法将光芒照进父母眼中的儿子;一个集所有期待于一身,靠忍受换取家庭完整的女儿。
几乎所有人,都在把自己的无能和无助,发泄或映射到周围其他人身上:
困于华人外表,父亲将担忧化作频繁的对子女在社交方面的鼓励,却不想这是否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而在悲伤与自我怀疑时,他又用婚外情的方式,在第三者那里麻木自己;
出于对长辈平庸期待的反叛,母亲将对“与众不同”的渴望,投影在华人丈夫身上,又在追求独立失败后把一切梦想笼罩在了女儿头顶;
当被环境排斥时,哥哥任由怒火投往唯一接纳他的同学;当被父母冷落时,把嫉妒撒向不懂拒绝的妹妹;当被悲伤包围时,又把责任指向同样受伤的朋友。
而我们的主角,所有矛盾的核心,习惯于用妥协来换取家庭平静,但当承受不住时,还是把最后的稻草寄于哥哥的不离开。
彼此倾轧,互相伤害。
情形固然悲伤,更难过的时,书中仅有的两次对于现状的反抗,全部都以失败告终。母亲一度为追寻独立放弃一切,靠与世隔绝拼命学习来获得学位实现梦想,不再寄托他人。而就像她一次又一次触摸家人的纪念品,凌晨偷偷的电话这些象征行为,家人还是切不断的牵挂与锁链。意外发现的怀孕终止了所有的努力,母亲带着隐隐的失望将后果变本加厉的留到了女儿身上。
另一次反抗,就是女儿的离去。当她发现妥协并不能把一切维持原状——哥哥还是会因大学而离开,父亲还是可能出轨,母亲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终于开始了叛逆。找“坏小子”约会,吸烟,甚至想要主动献身。然而对象的拒绝和讽刺一巴掌打在她脸上:这些都没有意义,她要反抗的不是任何人,而是附庸他人的自己。
终于,在各自的冲突激化至爆炸之后,所有人开始了反思,并在彼此拥抱中找到了救赎。
对家人的拥抱,何尝不是对逝去亲人的那句来不及说的抱歉,以及与当初因无能而肆意挥霍家庭责任和感情的自我的和解。
说到底,每个人都将在与自己的和解中走向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