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我要抓紧时机整理听了一上午的语音。
静芳老师在群里发了几张关于跟孩子家长沟通的聊天记录。大致意思是:对方孩子扔了彤宝的眼镜,看截图对方家长又提及彤宝因为班长的事务比较多没时间而让对方孩子帮忙抄作业的行为。意思是:对方家长感觉到有点强迫人家,所以才扔了彤宝的眼镜。双方家长准备下午去学校沟通这件事,由老师主持。静芳老师的问题是:现在不知道下午去了该如何做如何说比较好。
我还在梳理思路的时候,阿莲老师的一整套方案已经发到群里:
静芳,我刚才看到了你和对方家长的这个交流,我也看了你提出的问题,从你和对方家长的交流和你提到这些问题,我能感觉到你真的是一个很有大爱,很有情怀的一个家长,能做到这个份儿上,是我们很多的家长都做不到的,这种格局真的值得很多家长学习。那么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因为今天下午是老师在场主持的一个孩子之间道歉的这样一个仪式,所以我觉得作为咱们来说,咱也不适合说太多,咱的态度就是不卑不亢,如果对方孩子的这个道歉足够的诚恳,咱女儿接受了,就是原谅对方了。
如果,到下午他们给咱道歉之后,孩子那一会儿有不接受的权利。当然,如果不接受的话,第一咱不逼着孩子,第二让孩子把自己的委屈表达出来,表达为什么这一会儿不接受他的道歉。在认知上两个孩子达到了一个统一,其实就是这件事儿的一个圆满的解决。
当然,因为咱学过家庭教育,可能咱考虑的比较多,针对咱家孩子需要提升的,其实你心里肯定也有方法,这会儿主要是牵扯到自己家孩子,心里边儿更谨慎一些。我觉得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抗委屈流程,跟孩子去聊这个事儿,虽然道歉了,但是在孩子心里肯定会造成不舒服的。
那么第二一个就是开展成长对话,这个成长对话是针对于就你说那个,现在咱孩子放了学,具体是按自己的身份先干自己的啥事儿,就这个问题让孩子想一下,他有什么好的办法调配自己目前的一个班级工作的问题,还有自己学习的一个问题。然后第三,你问的是咱怎么说保护好对方的孩子这个事儿,我觉得咱说的浅了,会让对方误认为咱挺假的(此处有调整,)咱如果说的深了也不好,因为毕竟是对方的孩子是。怎么说,对方家长无论咱怎么说,他都会想:你反正是让我们道歉了,既然让我们道歉,孩子他的孩子心里边儿会有不舒服的,那至于是怎么让他的孩子舒服?我觉得他孩子的心理营养是需要对方的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咱最多的都是就像你在通话记录里边给对方的,我觉得已经足够了,如果他们还是觉得咱伤害了他,那就有点儿玻璃心了。
当然,咱都是善良的人,咱肯定也想做点儿啥。实在想做点儿啥的话,我觉得就是比如:到最后的时候,宝贝你看你们两个这一次的矛盾,你们两个可以总结一下,跟他两个做这个成长对话,让他们两个引导他们两个以后再遇到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先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就你说的很好,用嘴巴表达出来,而不是用一个错误的行为表达。如果你们以后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你们也可以向老师求助,也可以向爸爸妈妈求助。咱需要表达的,对老师表达的就是以后做好配合,对家长表达的是以后多交流,有利于孩子共同的成长。
由于两个孩子的问题,给老师添麻烦了,表达一下歉意,同时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这个事儿就可以结束了。
完整的方案,从接话技术,到情景呈现、进入主题(关注自己的孩子) 、孩子接受就接受,不接受也不逼孩子接受,让孩子诉说心里的委屈。如果两个孩子的认知达成一致就说明这事圆满解决了。
关于自己家孩子的心理建设:一是抗委屈流程(就算对方道歉孩子心里也会不舒服)一是成长对话(孩子在处理班级事务和自己的事情上需要更好的安排)
至于对方的孩子心里怎么想,会不会不舒服那是对方家长在日常应该给到孩子的心里营养。
最后如果想为对方孩子做点啥,就一起做个成长对话:如果你们下次在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用错误的行为表达,如果解决不了还可以求助老师或者家长。
结尾因为给老师添麻烦了,向老师道歉。对家长要表示多交流,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多么完整的方案,多么细腻的表达。莲姐用心在感受每一个人的感受这就是高手。感谢小霞拉我进入白富美群,亚军老师和阿莲老师的指导,静芳老师的真实案例,让我感觉到这种真实,这种专业,这种畅所欲言的信任。让我这个新人归属感满满的,求知欲足足的,正能量高高的。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跟大咖的差距就在于:感受别人的感受和思维的缜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