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想法:在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互联网气氛不浓,金融基础又薄弱,基本还是靠传统贸易和政府造楼支撑经济。所以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房产广告,“新房发售,火爆认购”,听说最多的有钱人都是卖产品起家(刘宝林的九州通)。在别的地方,市场如洪流,倒逼政府改革(如打车软件在上海和北京),而在武汉,大学生多如牛毛,企业都嗷嗷待哺,靠着政府扛起了GDP的大旗。
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能赚钱的只有三种人:老板、工程师和销售。因为老板整合资源,工程师创造产品,销售回笼资金,三点成一环,蛋糕在中间,而其他人还在环外。老板、销售和工程师,三个身份虽有高有低,却是由销售牵起两头,进而打通了从产品制造,到产品销售,再到产品改进的整个链条。
所以,销售重要吗?
来看看销售专家倪建伟的武汉故事。
倪建伟很清楚一点,低级销售靠底薪,中级销售靠提成,高级销售两个都看不起,靠的是打通人脉,操作项目——通过玩项目赚钱。但具体怎么玩,又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了。
还是听他讲讲怎么做一个中级销售(作者是工业产品销售,以工业产品为例)吧:
销售就是搞定人 之 术##
第一步,找客户。
销售销售,基本只干两件事:找人,谈判。找目标客户,就是找能为你敞开的钱夹子——当然这样就太直接了。工程师常自吹,“有了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技术是工程师的本钱,而客户资源则是销售的本钱。
如何获取客户资源呢?你可能得有一些常规的手段,比如扫楼、电话黄页、网上搜索,也可能得使点非常规的,比如沿着产业链追根溯源(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到使用),或者直接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详见《战国策》里的两个故事:“千金市马”和“蔡泽见逐于赵”)。
第二步,拉关系。
也许你去找人,第一次没见到,没关系,记得留一张名片,以免白跑。或者你找到了人,但其实你可能并不清楚谁来负责这个项目。那么请务必分清楚推荐人,关键人、拍板人和影响者。谁能帮助你,谁是最需要搞定的,谁负责最终决策,以及把所有可能影响成交的人都搭上线……
如果你与一个组织合作,企业当中基本分三类人,基层客户,得靠感情拉拢;中层,要用利益打通;至于领导层,那就只能出奇制胜。 领导不缺那点钱,同你喝酒唱歌也有失身份。此时就是考验真本事的时候了。比如倪建伟,有一次就快被老总轰出大门了,出门前聊起老总办公室的风水,马上勾起了对方的好奇心……
如果你没这个“本事”,又或者对方怎么都不买账,那你只能学苏秦和张仪,玩玩合纵连横的手段。如果总经理搞不定,试试副总经理?需知组织里总有派别,有既得利益者,就一定有未得利益者。被前者拒之门外,就去拉拢后者。在一次项目里,倪建伟的团队被老总拒之门外,结果搭上副总,趁老总出差玩了个手段,订单也就成了。
其实对销售来说,怕的不是跟这个总、那个总打交道,而是还没进门,就被“身份”这道门槛拦了下来。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哪有功夫跟你个小小销售东拉西扯?这时候就要搬出我们的泡学理论了。
在泡学里有个概念叫“组合搭讪”(参阅《爱情公寓4》第三集的“僚机”,以及《魔鬼搭讪学》里的“组合”),用到销售领域就是组合销售。谈判如同下象棋,对方出什么子,我们就拿什么子去和它碰。这不是说个人技术不够,而是社会交往讲究身份匹配,让经理和人家经理谈,才是真正的尊重对手。
第三步,会谈判。只谈两招:
施压
有时候为了让订单尽快敲定,也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钻空子,需要给客户施压,比如告诉他:“我们产品的出货期很长,现在下单,这样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了!”,这是用产品施压;或者“最近有别的客户来看过了,都有意向,如您确实需要,请尽快决定。”这是用时间施压。
给选择
据说有家早餐店,销售额总是比旁边的几家好。有朋友向老板讨教诀窍,老板说,我们给客户推销东西,问问题从来都是二选一。从不说“您要加鸡蛋吗?”,而是:“您要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个方法的诀窍在于,人们面对选择往往有自我保护心理,“要和不要”,常常选不要;一个还是两个,基本都选一个。毕竟“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但却忘了,这种问题一旦考虑怎么选,就已经被套进去了。
销售就是搞定人 之 道
倪建伟说他做了数十年销售,第一原则就是“绝不因短期利益出卖未来”,简单说三个字“不害人”:不说竞争对手的坏话,不给客户拿回扣,当然也不会因为同事使绊子去打击报复。这不是人格评比,而只是为长远计,说坏话、给回扣这些,如饮鸩止渴,短期见效迅速,却保不准哪天让你身家倾覆。
最后总结一下:
陆游晚年总结自己的诗人生涯,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学做销售亦如此。怎么找人,怎么谈判,有千百种方法;但怎么做好销售,却不是这些方法能教会的。学习做人,锤炼心性,陶冶品格,都是要花一辈子去钻研的事。
倪建伟金句三条:
1.跳槽只往高处跳,平级跳太蠢。
2.不怕冷淡、苛刻的人,一旦突破,他们才是能真正帮你的人。
3.别把你的社会关系用到工作中,领导一旦背信弃义,你的社会关系也就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