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受益颇多。书中提出很多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育儿。
情感引导是教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情绪,用语言代替喊叫、哭闹等方式表达诉求。在孩子的沟通能力还跟不上生理和情感的发育时,父母要多用情感类的词汇与他们交流。
不表扬不批评,培养自信的孩子
情感引导的方式反对当下盛行的赏罚式教育。“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要让孩子因为自己会收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威胁或是逼迫”,对孩子表扬得越多,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为了迎合我们的表扬而去做事情。而且在听到父母的表扬时,孩子是否真的感到喜悦?举个例子,周末我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听到我老公说“老婆,你真贤惠”这样的话,心里一点都不开心,如果他是说“谢谢老婆把房间打扫得那么干净”“帮了大忙”之类感谢的话,我会开心。《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如果不表扬的话,应该怎么做?书中提出以下几个步骤:
•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激励孩子学习。“你做得不错嘛!你一定很满意吧?”、“你感觉好吗”、“你看起来好像很开心嘛”
•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你喜欢你搭的城堡吗”
•询问他的感受。“你喜欢做这项工作吗”、“你喜欢帮助别人吗,会不会觉得紧张”
•多使用以“我”为主语的语句,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论断。“我喜欢你穿的衣服”、“我爱看你把球打出去的样子”、“谢谢你把饭都吃了,你一定是饿了”,总之要强调你的感受,而不要评价孩子的表现。
•对事不对人。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兴趣和认可。不要说“你真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相反,你应该告诉他你有多喜欢他的艺术品,你尤其欣赏雕塑的哪些方面。
暴力和恐吓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通过陈述孩子的感受,你可以帮助他扩充现有的情感词汇量,同时你也在告诉孩子,生气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当孩子做错事情哭闹时,如果你是说“不许哭”,“给我停下”这种强制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威胁甚至使用暴力,孩子将无法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事情,无法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甚至,会怀疑你是否爱他,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不自信。
当孩子情绪激动、表现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我知道你很想出去玩,现在你也很生气”、“我知道你很生气,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当我们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会减少很多。我们成人也是如此,我们也多么希望能被这样温柔地对待。多换位思考,当我们对孩子做某件事、说某句话的时候,多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不能打,该怎么办。书中提出了几个和平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如果发现自己火气太大而无法冷静地教育孩子,找个地方先“降降温”
•从婴儿阶段就开始引导孩子并适当约束
•经常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讨论你目睹某些事情的感受。“在生气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生气’,但不应该尖叫,因为那样会刺痛别人的耳朵”
•给孩子提供一段“反思的时间”或是“冷静的时间”,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聊聊他刚才的行为,并问他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把努力的目标从接近完美改为远离愚蠢
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就像我们总是容易对在身边的视而不见,容易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人非圣贤,不能苛求自己是一个不会生气的完美父母,但一定不要使用暴力这样愚蠢的行为,“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却叫做管教呢?”
我喜欢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为“指教”,当我们担任起父母这个角色,我们要学习的远比孩子要学的多,育儿是世间最难的工作。
“谢谢你做我的孩子,余生请多指教。”
“爸爸妈妈,辛苦了。谢谢你们教会我什么是爱。”
(美)金伯莉·布雷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