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在一篇名为《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并将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后世长用来表示一件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魔鬼交易员”一词就诞生于这样一件蝴蝶效应的事件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仅仅二十出头的尼克·利森一举成名,在未经巴林银行授权批准的情况下,尼克·利森同时用多个对冲账户进行套汇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却因预判有误,最终造成了巴林银行14亿美元的亏损,一举搞垮了百年老店——英国巴林银行,进入牢狱后,他在狱中写下自传《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被翻拍成电影《魔鬼交易员》,此部电影,也就此成为了世界金融交易不可不看的经典电影之一。
影片开头,尼克·利森仅仅是英国巴林银行的一位普通职员,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是普通职员的尼克,一心想当交易所里的交易员。
机会很快出现——尼克被派往雅加达处理一笔搁置已久的债券纠纷。早已准备多时的他很快就轻松的完成了任务,并幸运的在那里邂逅了未来的妻子——年轻又漂亮的莉莎小姐,一见钟情的两人,跟随着上帝的旨意,结为夫妇。
有了家庭要照顾的尼克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这时,聪明的他发现了一个可以获得额外收入的方法——用客户的期货开户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的差额进行周转。
一次,尼克遭遇股票亏空,用差额挽救后,被妻子得知了这个不轨行为,为了让妻子放心,尼克答应不再使用这种方法冒险,可因为惊人的交易额产生的高额手续费收入,尼克被认命为巴林银行驻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成了同行们羡慕的对象。也因此,成了交易所里的王牌交易员。
因为操作偶有失手,尼克就设立了一个名为88888的“错误”账户,用来暂时存放错误的交易。可这个十分吉利的数字,却没有给尼克带来好的运气。
随着交易越做越大,尼克的错误账户也被他换了用途——用来掩盖自己的投资损失。
表面看上去越来越出色的工作,让尼克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工作,尼克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却忽视了自己新婚的妻子,直到妻子小产的消息传来,尼克才从工作中惊醒。
而此时,尼克的赌局也已经达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在一次公司查账中,尼克的错误账户被曝光,为了逃避责任,他带着妻子开始逃亡,在即将逃脱时,警察却出现在了他们乘坐的飞机上。
尼克被捕入狱,开始了六年的有期徒刑,不仅如此,在狱中的他又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期满释放后,他美丽动人的妻子也已经嫁给他人……
影片的开头,尼克的工作、家庭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入佳境,可在他发现漏洞并重复使用后,一切就开始在暗中悄然改变,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感叹,要是尼克发现漏洞后上报该有多好?要是尼克在妻子的劝阻下放弃继续该有多好?要是尼克在损失还可以挽救时停手该有多好?
将“一副好牌打的稀烂”的尼克,他的后悔药其实只在于四个字——及时止损。
在心理学上,很多人将“已经为一件事投入了过多的时间、精力或者金钱”作为理由,继续去做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我们将这个行为称作“沉没成本效应”。
你策划了许久,准备去海外旅游,并已经预付了两千元的定金,却在启程时,得了很严重的重感冒,如果选择继续前往,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折磨人的重感冒还会让你全程无法享受到旅行的惬意和风光,而选择不去,两千元的定金是不会退的,面对这个选择,你会怎么做?
在现实中,大多人和尼克一样,选择了前往,付出了更多。
每当我们对某事投入了很多精力、金钱和想法时,我们就会掉入思考陷阱,把投入当成坚持的理由,并浪费更多的精力、金钱和想法。
在这里我们应该逆向思维:无论之前做了什么,过去的投入都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应该忽略掉那些已经沉没的成本,观察现在的情况,就像还没有投入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
在电影中,按照“沉没成本效应”行动的尼克犹如赌徒,因为已经出现的付出,他抱着侥幸心理,做着不合时宜的事情——挪用资金去挽救,期待着损失有一天被完全补救回来,结果就像滚雪球一样,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而如果尼克在亏损出现后,使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作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他一定会考虑到:这笔财务已经出现亏损,并不适合投资。
这部电影,在金融行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当做教科书和警钟,告诫自己,及时止损。
其实,不仅仅只是金融行业,生活也是如此,爱情、亲情、友情无一例外。
一味的考虑付出,而不舍得退出,最终只能导致灭亡。
也许你认为,你不会像尼克一样,弄垮一家百年银行。
但请相信,你可以弄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