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句不只在九九重阳才显的那么扎心。却时时提醒着亲情的存在与可贵。
前日里,写了一篇《童年的大年,我的快乐“三个三”》参加了羽西X简书的儿时的年味征文活动。写时畅快,把心底里被海沙覆盖了的快乐时光得新抛了一遍光。落笔处修改再三,把对天堂奶奶的思念,春节回家的愿望全删了,只留下了快乐的回音。
或许是想让看到的人都只存下美好,不要太多愁绪。这也满足自己这“阳光红蓝铅笔”的小心愿,世界充满阳光,处处皆是快乐。但是,这愁绪却还是如海边的潮水一样,一小浪一小浪的翻上来,终归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呀。
不禁回想起那些错过的岁月。1999年,我自己来到三亚,之后的几个春运没有参加过。一方面,在三亚从事的酒店服务业工作,这个节骨眼上,也是最忙,最红火的。我不知道自己服务过多少客人,从前台到销售,从开始的几个黄金周帮人解决过春节找不到房间的问题,订不到餐的尴尬。
除夕夜里的春晚,那些年间都是第二天看重播。另一方面,因为那时在独自支撑,一来月薪和年底奖金的数字,相对于当时的一张机票价格,真的显的惨兮兮的。从快乐小书生,变成苦逼打工小弟,是走上社会的必经之路吧,当然如果您的家里已经在上一代或是两代积累下了很多,那另当别论。但是,想来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众二代”。那些年,我都是只能打个电话回去,从路边的公用电话,到酒店办公室的电话,再到手机打回家,隔三差五,再到十天半月才打一次。春节,我错过几次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太多感触。
后来,慢慢的有了些钱,买起机票的时候,爸妈已经明显的见老了。那一年,已经升了职的我初三开始可以调休,于是买了初二晚上的机票,兴奋异常。下午出发时三亚25℃,半夜到达太原机场,零下20℃。从飞机下来,到取上行李,我没有感觉冷,急切的心情让全身都在兴奋着。
来接我的三姐和三姐夫,在行李出口用我点名要的军大衣,一把把我裹了进去。到家时,已经是11点,爸爸在楼下冲着姐夫的车打着手势,指挥到了一个空着的车位上。一进门,妈妈就从厨房把计算好时间加才下的面条端了出来,招呼我赶紧趁热吃。她说爸爸早就下了楼,一直在下面站了一个小时等着我回来。
桌子上全是我爱吃的,炒灌肠(一种荞面做的小吃),凉拌豆腐干,还有我说想喝的小米粥。可是,我有的喉咙哽咽的居然有点咽不下东西。吃完面条,翻开行李箱,把带回来的各种热带水果,小吃特产,椰子粉给大家拿出来分。但是,爸爸妈妈对这些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连说着乱花钱。眼睛一直望着我,一直试着想拉住我那忙着取东西的手。
坐了一小会儿,我还想多陪他们聊下天儿,但是,他们已经急着催我马上洗澡,赶紧睡觉,说是我一路太辛苦,怕我累着。新被子,是大姐特的去翻遍全城,找到一个弹棉花的,重新整理的一床,新床单,听说是二姐买的。妈妈说,现在家里住上了楼房,也有了暖气,不再用火炉加热了,但是还是觉得棉花的新背子比新的什么产品都要暖和。
这之后,开始感悟爸妈和姐姐们对自己的爱,是那么完全,他们不求所报,只是希望自己孩子好。他们的快乐、荣耀都来自己孩子的快乐和成功。
近年,我年年冬天都接他们来三亚过冬,十几年,他们也慢慢的开始习惯了在温暖的天气里过春节。每年准备过来的时候,爸爸总喜欢自豪的和所有认识的人说,我们马上又要去三来啦,明年5月再回来。我也知道爸妈在三亚过的春节,并不是很适应,也不象在家里那么舒服,他们也并不是冲着天气好来到这里,而只是希望,和我在一起。
马上又要开始春运了,身在外地的你买好车票、机票了嘛?
我问了几个朋友、同事和客户的只身在外的年轻人,是不是春节要回家,有的说太忙回不去,有的说还没想好是不是要回,有的说爸妈会过来看他们,还有的说不想参合春运,嫌麻烦、怕花钱。这些年轻人,如我当年一般,起初并没有对家的太多眷恋感觉。他们在这里奋斗,打拼,流汗,承受各种累,也有自己的快乐时间。一条条成长的路上需要着勇往直前,不断奔波,但是,有可能的话,停下来回家看看,和家人一起过个年吧。
越来越多的初入社会的孩子都是单亲家庭,还有身边和听说的事情,那些已经成为家长的年轻人,上演着分分离离。后来带着孩子的更多是妈妈,她们更加努力,不想让未来对孩子带来任何的不利。我心里总会有些惋惜和感叹,却也无法去评述这其中的对错。
我也只是平凡人之一,只能祝福,只能把美好的希望送给每一位——成长的路上,拼搏的路上,情感的路上,生活的路上,都能得到家的温情,爸妈和家人的关爱。未来也带着一份期盼和责任,传承下去这份情,这份爱,给到每一个周围的人,给到自己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