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做个好老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要在专业成长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可以了(毕竟我也见到还有部分老师真的处于躺平状态)。
慢慢的才知道,这只是在迈向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道路上的第一步。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越发觉得教师的职业相当不容易,非常高大上,也是最阳光、最神圣的职业。
叶澜老师是既有教育热情又有教育情怀同时还有极高造诣水平的教育专家。她就曾点明不要简单的谈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需要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带领着孩子们创造性的学习,让孩子发展成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的人。
我的理解是不能教学生死知识,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应该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我自己的课堂而言,我很少(也很难,主要是因为不够擅长)引领孩子们在某个知识点、某一课生发出孩子们独特的感悟体验,从中发现找到解决某个问题或现象的抓手。或者说我能照本宣科都算不错了,至于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讲出新的东西,生发出之前没有的能力等,偶尔一两次都已经很兴奋了,并未把这当成日常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
所以看到叶澜老师“反对简单的提倡老师专业发展”这一观点,一开始是耳目一新,仔细咂摸之后是倍觉汗颜,脊背发凉。
1.
教师的事业是对人一生负责任的事业。
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好的教师会成为一种力量,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联系我自己,初高中就喜欢历史,到现在讲语文课总是会联系对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李煜的《相见欢》时忍不住就五代十国的分裂大动乱时期的原因及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跟孩子们聊聊,讲苏轼陆游的词,顺带着会把两宋风云像说书一样跟孩子们“炫耀”一番,也常把“文史哲不分家”这句话挂在嘴边。平日里听书读书,给孩子们推荐书,总是离不了人物传记类和历史类的书。毕竟读史使人明智、知兴替、预未来。
我想我对历史方面的极大兴趣就是因为当年做学生时遇到的几位特别棒的历史老师,他们用过硬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唤起了我对历史最初的爱好和兴趣,一直影响到我随后的求学生涯,乃至职业生涯,甚至浸润到平日的生活中。
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更能平时的点滴影响潜移默化中创造了一种能量场,让学生走近并走进,然后“沉醉不知归路”。
教师在一次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中,能跟孩子一起创造每一天的生活,为孩子的未来生活而时时创造。
有时候老师某一方面的引领,比如生物学科的某节课,物理学科的某个原理,语文学科的某次自然景观,可能就激起了孩子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美好向往,奠定了某个孩子一生不懈追求的基础。
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可能就是在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内在精神潜力。
教师这个职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递。如果停留在传递,那么这个职业一定没有魅力,教育一定搞不好。要不我们为什么说人格魅力才是一个教师终极的杀手锏。
2.
教师若单单专业发展太看重,自己作为一个全人(自然人)的发展问题就会有所忽视。我们一味的讲奉献,要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是不够人性化的,我们应该做白炽灯( LED),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或者因为照亮了自己,才能影响别人。
学生对你的敬意、瞧不起、反抗、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你的全部人格。
教师,首先要自己活得像个人,才能对别人产生成人意义上的影响,一种真正成为人的影响。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和欢乐。
静下心来深思,忍不住感慨,没两把刷子真做不了好老师,这是一份技术含量极高的职业量。当然了,若是真的达到叶澜老师所说境界,那绝对是有渡人又渡己的。
所以一手抓专业知识的汲取,一手抓自己人格魅力的渐染熏陶。要向真正的大师学习,学他们的大情怀、大智慧——看似云淡风轻之下却有着举重若轻的真本领、真魅力。
Ycy2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