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
所谓计算能力,是指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方法,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本领。幼儿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将会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呢?
首先要使幼儿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使幼儿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如:(有3个红圆,1个绿圆,求一共有几个圆?要让孩子得出正确结果(4个圆)并不困难,但要列算式计算,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为算式是用运算符号(“十”、“一”、“X”、“÷”“=”)把数字连接起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呢?
辅导举例:
妈妈:小明,今天妈妈教给你一个新知识你愿意学吗?
小明:愿意。
妈妈:请你拿出小石板、粉笔和小圆形来。先在石板上摆圆形:拿出3个红圆摆一行(小明摆成OOO)3个红圆,用数字几表示?
小明:用数字“3”表示。
妈妈:好,在红圆的下面写“3”(小明写数字“3”)小明写得真好。再拿出1个绿圆,摆在红圆的右边(小明按要求摆出)想想看,在绿圆的下面写儿?
小明:写“1”。
妈妈:对。在绿圆的下面写“1”(小明写“1”)3个红圆,1个绿圆(指圆和下面的数字),合起来是几个圆?
小明:合起来是4个圆。
妈妈:对了。请你在“1”的右边写“4”(小明写“4”) .(形式为三角形状)听妈妈再说一遍: (指 圆和数字): 3个红圆,1个绿圆,合起来是4个圆,小明,你会指着圆和数字说一遍吗?
小明:会。3个红圆,1个绿圆,合起来是4个圆。
妈妈:小明说得不错。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爷爷想,要是不用嘴说,用一些符号表示合起来或者去掉多好啊!他想呀想,最后想出来用“十”号表示合起来,用“一”表去掉,用“=”号表示相等,他的这个发明,直延续到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用这些符号进行计算,大家特别敬仰这位老爷爷。小明,要把3个红圆和1个绿圆合起来中间用什么符号?
小明:中间用“+”号。
妈妈: (指“+”) 这叫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小明请你在3与1之间写上加号(小明写),这叫算式,读成3加1。小明请你读一遍。
小明: 3加1。
妈妈: 3加1表示把3个红圆、1个绿圆合起来的意思。那么3加1得几?
小明: 3加1得4.
妈妈:对。3加1得4,在1和4中间写“=”号(小明写等号),这叫等号,两横一样长。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
小明:3加1等4。
妈妈:不对。应读作3加1等于4。
小明: 3加1等于4。啊!我知道了加号读加,等号读等于。
妈妈:对了。这个算式就表示把3个红圆,1个绿圆合起来是4个圆。
小明:妈妈讲得真清楚,我全明白了。
这样教孩子计算,不但使孩子认识了运算符号,同时也知道了运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减法的意义也可仿照加法这样进行讲解。
总之,一定要在孩子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
经过一段看图列算式的练习,再教给孩子在没有图只有算式时想得数的方法,即利用组合、分解想得数,如:1+1=口,想:1和1组成几,1和1组成2,所以口里写2。5-3 =口,想: 5可以分成3和几,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减3等于2。计算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一道题一道题的记和背,而是要重视教计算方法,并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找出计算的规律来。
计算能力的一个突出特点:用进废退。所以要坚持天天练,家长在开始阶段,可让孩子在做题的同时,说说计算过程,以后就可以每天出10∽15道题让他们自己写得数,对孩子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告诉他错在哪儿,不能只认为是马虎造成的错误。
在计算一道题时,往往有多种方法,然而其中必有最巧妙、最简洁的方法,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巧算,使孩子养成肯动脑的好习惯。如计算5 + 4 =口,有的孩子只会用组成想: 5和4组成9,所以5+ 4= 9。有的孩子则能想到5+5=10,10-1 = 9,这个计算方法中,就孕含着假设的思想....同样,计算11-2=口,孩子可能想出5种方法。①11-2= 9,因为2 + 9=11,所以11- 2= 9。②12- 2-1=9,先把11当作12, 12减2等于10,因为原题是11,多加1,所以结果多1,从10中去1得9.③11- 1-1=9。把减数2分成两个1,从11中分别减去两个1得9.④1 - 2欠1,10-1=9。用被减数1减去减数2欠1,再从10里去掉欠的1等于9。⑤10-2 + 1=9。把11分成10和1,从10里减去2等于8,8再加1等于9。
在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使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基础。因为计算能力的强和差,不仅反映在计算的正确与否和方法的灵活多样上,还反映在计算速度上。一般来讲,计算速度快则能力强,计算速度慢则能力差。速度的快慢与练习有关,速度快是练出来的,因此在幼儿做题时,家长要提出速度要求,可以先要求准确,然后再要求迅速,如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时可要求孩子一分钟做4-5题(只写得数),以后,逐渐加速,到上学前要达到每分钟做10题左右,如果能坚持每天练习,孩子的计算速度将大大超过此题数。
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供家长参考。
①用计算盘练习计算。
做一个大圆一个小圆,将两个圆的圆心对齐,(如图),中间用一个气眼或大头针钉上,使两个圆可随意转动。
左图小圆上的数可以随意写(得数必须在10以内), 右图小圆上的数为得数,大圆上的算式可以随意写(孩子学过的计算题)。左图小圆转一周可做7道题。右图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动小圆可求出得数。
② 利用扑克牌, 做加减法计算。
(把扑克牌中的J、Q、K、大小王可去掉)家长可以利用扑克牌和孩子玩计算游戏。
③做“指算”游戏。
用手指表示数,既能培养计算能力,又能谐调孩子的动作,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孩子特别爱做这种游戏。用“指算”,要先确定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若做加法,要先给得数,如得数是9,家长伸出.5个手指说:“我出5”,孩子则应伸出4个手指说:“我出4”。因为5和4组成9,所以孩子伸4个手指就对了。如果家长伸8个手指,就说:“我出8”孩子则应伸一个手指说:“我出1” 。如果做减法,应先给被减数,若被减数是9,那么家长伸3个手指说:“减3”,孩子则应伸6个手指说:“得6” 。玩这种游戏,开始孩子可能出现口、手不一致的现象,口中说6却伸出3个手指,这时家长可告诉孩子,想好后口手同时动,就不会出错了。
④对口令游戏。
如对口令“找朋友”,要求两人先有节奏地拍手。如果家长说:“8的朋友1和几? ”孩子则答:“8的朋友1和7”;家长说:“6的朋友2和几?”孩子则答:“6的朋友2和4。”……对口令游戏,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乘法,“对口令” 可以先慢后快,可以找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形成一个比赛的气氛,孩子更觉得有兴趣。
⑤送信游戏。
家长写几道数学题,如: 5+3=□,6-4=□,3 +2....然后,把每道题制成数学卡片如5+3=囗。再用几个信封,在每个信封上面写一个数字:如⑧⑤②...表示门牌号。游戏开始前,先将门牌号隔开放好,再把卡片发给孩子。游戏开始,家长说“开始”,并口说鼓动词,“小小邮递员,真是不简单,“信件”查得快,门牌找得准,好好好,没瞎信”。
在做上述各种计算游戏时,家长可准备一些小小的礼物做为奖品,当孩子将题目全部做对时,要及时给予奖励,这样孩子计算的兴趣会更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