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以爱之名。
1
看完上面的短片动画,也许你有相同的感受。我们活成了别人的样子,丢失了原本的自己。央视拍了一部记录片《镜子》,讲述着几 个问题少年。看似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实则在孩子背后的是教育和家庭成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为什么少年会频频缀学?为什么他们在学校感受到的是压抑?为什么他们想挣脱却又挣脱不掉这样的困境?他们以他们的方式进行着自我救赎与解脱,在怒吼的背后是对自由的渴望,他们被家长控制起来了,失去了飞翔的翅膀。
少年处于青春期也是叛逆的高峰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够分辨出自我的喜恶,他们想要顺从自己的心愿跟着自我想象的方向出发。他们已经不再是不谙世间的小朋友,他们处于成人与儿童的分水岭,在这个多变的年纪他们就是他们的王,不能接受来自外界的控制。
片中的少年有因为早恋缀学的,也有因为沉迷网络而缀学的,年龄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都有。他们和父母的关系都不好,厌恶着与父母的交流和接触,他们抵制着父母而父母却以爱的名义绑架了他们。
父母说孩子不听话不上学,有太多的情绪难以交流,甚至于孩子对父母大打出手。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的解决,孩子以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偏激。我们是希望孩子好的,我们是爱孩子的,可是我们的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毒药,压根不起丝毫作用。
孩子说不想再被父母控制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想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父母就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所有的决定他们全都否定,不经过他们的允许与同意全都不行。哪怕是自做主张的做出来了,也会遭到父母的反对与呵斥。他们活在父母的束缚里,他们渴望飞翔却没有翅膀。
2
在片中几名孩子刚开始是非常反对入“特殊学校”进行学习的,甚至于有个别的父母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是对的,没有什么错压根不需要进行这种学习。是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叛逆的少年也是有自我的脾气的,把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撒在了陌生的环境里,只要不顺我心,我就不乐意去做。老师的教导是和父母相同的要控制自己,他们都是一伙的。
慢慢的融入到那个环境后,少年也是有所改变的,他们说在这个环境中虽然物质上不如外边的好,但是精神上要比外边好很多。他们在外边受到了太多的压制,他们在这里得到了释放与认可,此时他们才是真正快乐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年们不愿意在那种非我的环境下去读书,他们叛逆了,想要改变眼下的环境力量却无法支撑。他们选择缀学,在仅有的选择范围内做出最乐观的选择。
学校教育以分数为第一准则,没有分数哪管你的其他。所有的考核都要分数的高压下产生畸变,学生在扭曲老师也在扭曲,没有德行再高的分数又能怎样,不过是书呆子一个罢了。
片中一个妈妈要求其爸爸改变思想,如果他不改变就和他离婚。而爸爸却不认为自己有错,自己的坚持就是对的,哪怕孩子与妻子已经无法接受,那也是他们的问题。
当父母在接受培训学习时,老师问他累不累,他说累倒说不上只能说是很充实。这句话有点伪心,很充实?那么你快乐吗?想必是不快乐的,其实内心是很累的,但自己是一头犟驴,即使再累也不能停下拉磨的脚步,因为那是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父母一直在强调孩子不听话,其实那不过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罢了。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着控制,给孩子安排一切,大到报班学习小到穿衣用度,孩子什么都不需要去管,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
孩子说父母总在做他的决定,所有的事物都不让他去选择,只有接受的份。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当,他只能是好好学习用高高的成绩回馈父母,要是学不好感觉就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孩子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没得选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父母为什么要去控制孩子?因为我爱你,希望你好才会去控制你。你是我的孩子,把孩子物化后让他作为我的附属品一样存在,听受于我的控制。可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与认知,他不愿意被人控制,他想要自己的自由与空间。压力过大时必然是要反向爆发,满满的爱有时候会变成伤害。这是父母扭曲的认知,孩子是我们的,可他们不完全是我们的,他们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必须得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与选择权,不然就是在逼他们。
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老师说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扭曲认知。给孩子报课外班,给孩子报兴趣班,给孩子报一切一切能够想得到的班,只是想让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点。可是父母在报班的时候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愿,他们是否愿意去学习,愿意去学习父母所报的一切兴趣班。
孩子是我的,我爱他们,我希望他们好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成材。这是真实的想法吗?其实不然吧,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制性的寄托给孩子,希望在孩子的身上找回到自己丢失的东西,以弥补自己的遗憾或是创伤,结果把孩子也给伤了。
3
父母的思想与认知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一个缀家在家的少年天天在网上下军棋,不是他有多么喜欢网络,他喜欢的那下赢了别人可以的钱赚的快感。因为他在家时常听到父母说没有钱,经济紧之类的话语,由于这样长期的思想浸染孩子就想要多一点经济上的独立,他看到了父母没有钱时难过的样子,也看了没有钱时无法得到想要喜欢的东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有什么样的脾性折射出的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镜子,他们有他们的选择,不要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意愿,也不能全顺着少年的心思。
作为父母要去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健康,而不是只有养育而没有教育。不分清红皂白的禁锢着少年对世界的渴望,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指导他们正确的去选择。
作为孩子也不能一味的去抱怨父母,也得学着去理解父母,去感知他们对我们的爱。他们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对,自己的抵制也是不正确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只是他们过于疼爱又表达错了爱的方式,把爱变成了伤害。
禁锢一个孩子很容易,但要想再放飞一个少年就难了。
上面的动画就是如此,我们的现实也是如此,健康的成长不只是身体更是心理上的健康。
教育不只是分数与成绩,更多的是如何去引领正确的做出选择,正确的认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