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文章频频被锁,不用问也知道,无非是因为出现了那个近来高热不退的字。很无语,也懒得申诉了。毕竟,我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然而,2022,总应该留下些痕迹吧。昨晚写的那篇才发布就被锁了,那么,就老老实实地做个“总结”吧。
2022的第一个月,我是兴兴头头地开始的。虽然仍处于封控之中,元旦那天还在学校准备网课,但接下来的日子,认认真真地上网课、读书、更文乃至晨跑,还平生第一次以“抢”的姿态参加了“一起写吧”同仁们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分享活动。那时候,感觉这一年都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是以奔跑者的姿态开始的崭新的时间长卷。
然而,春节还未过完,一切就都变了。猝不及防的天人永诀,接踵而至的焦虑、悲伤、忙乱,让我甚至顾不得痛痛快快地流一场眼泪。然而,心头的雨应该是还在悄悄地下着,走不出心中的阴霾,给了自己停止奔跑的理由。日子在继续,心,却仿佛丢了。
但是,正如罗胖在昨天的跨年演讲中所说,“大年也好,小年也罢,都是今年。今年过去再也不重来。无论多糟糕的一年,也是自己生命中特别的一年。”我们可以不爱这个年份,但我们总归还是要爱自己,还要珍惜这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时光。所以,盘点这一年,其实也和往年一样,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花有果,有得有失……
工作方面,一如既往地忙碌且辛劳。经历了从重点班到平行班,又从平行班到分层班的分分合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两个层次的班级,上课感受是冰火两重天,似乎一直处于分裂混乱中,成绩不算差,也只能说我尽力了而已。
上半年在线上通过了省级学科带头人申报答辩,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培养期。与此同步开始的还有区“名师+”研修共同体的工作。上半年,虽然举步维艰,还是带领工作坊(室)的小伙伴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几项活动。三次《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读书分享会也算有声有色,自己也藉此学会了制作电子海报和编辑整合微信语音。新课标出台,组织了几次线上学习活动。7月1日,工作坊的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发表了第一篇工作简报,作为语文人的特殊献礼。
后半年迁入新校区,开启了疯狂忙乱模式。第一个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密不透风,全校师生疲惫不堪,苦不堪言。借交流工作坊建设讲座的机会斗胆向领导提出这个问题,不知领导作何想法,老师们反响很大。所幸国庆节后学校调整了时间表,取了两节课,师生才得以活命。
这时的研修工作多是作为教研组长开展的,教学能手示范课、新入职教师展示课、教改实验课、送教课、备课组、教研组内公开课、教能评选微型课……各种名目繁多的听评课贯穿整个学期。
去年申报的省级课题终于通过立项,暑假里完成了开题报告,这学期开始问卷调查,并着手准备课堂教学案例。
期间再次尝试诗歌整合教学,《亘古一月家国情》跳出了模仿与借鉴,完全自出机杼,效果不错。
遗憾的是工作坊培养的种子选手几次磨课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终在区教能竞赛中落选。那些研讨至深夜的日子,付出的心血未得到回报,心里替她难过,也怕她向许多人一样因挫败而就此放弃。那晚长长的微信交流,看到的依然是追求梦想的韧性,令我感动,也因此自省自励!
这一年最后的两个月,工作坊一直坚持的两个读书群活动相继停止了。像一列越来越慢的列车,终于喘着气跑不动了。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未能好好经营。2023,还是要重启这趟读书之旅!
学习方面,所有的成果也集中在前半年。除了工作室共读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寒假里参加了《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共读活动,暑假是常生龙老师和曹勇军老师领读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师阅读那些事儿》《瓦尔登湖》,自己读了《苏轼词八讲》、王崧舟老师的《美在何处》《美其所美》系列,还有大火的《人世间》《望江南》、冷僻的《慰藉之书》,其他如《风雅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青花》《法国之魂》《人生如逆旅》《亲爱的三毛》等等,数量与往年相比是少了许多,但无论是跟团组队,还是个人阅读,都老老实实坚持写了成系列的读书笔记,做了两场读书分享报告,三十多张思维导图,还开启了浮墨笔记的使用。
今天看到当当网自动生成的2022年度个人阅读报告显示,这一年,我买了23本书,超过91.4%的当当用户,共计860.2元。查查订单,还有那么多买来未读的书正在幽怨地等着我……
今年终于“抢”到了大夏书系的“教师一日”书写名额,短短500字,记录下那个属于我们家的特殊的日子——那是我和儿子的生日。
论文写作依然是空白,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了。但愿这个寒假能做出些眉目。
生活方面,这一年,可谓大悲大喜。2022,是我们结婚20周年,也是儿子的成人之年和高考之年。但,也是在这一年,父亲走完了他八十九年的人生,伴着一场扯天扯地的大雪驾鹤西去,让这一年以这种令人心痛的方式铭刻在我们心头。
值得告慰父亲的是,他的两个孙子,都在这一年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学习各自喜欢的专业。感谢父亲魂去不远,护佑后辈!
这一年的生活,抗疫是绕不过去的话题。2020年,为武汉加油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是一场持久战,更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真真切切地影响我的生活。因为它,三年前未能成行的南京探亲成了永远的遗憾;因为它,西安、宝鸡的培训化为泡影;因为它,11月份被紧急召唤带着铺盖进校,照管不能离校的住宿生,看到了熊孩子们可爱的一面……
无论如何,今天的日历,翻到了2023,又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像郝思嘉说的,“又是新的一天”了。一切,都已成过往,有些未拆封的书等着我去读,有些未完成的计划等着新的一年去完成,所以,悲伤也好,病痛也好,消沉也好,颓废也好,从今天起,统统翻篇吧——新年,总该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