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516
卷十二·痈疽第八十一
2/6
原文:
岐伯曰:经脉留(“留”当为“溜”——译者注)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萓”当为“蓂”——译者注)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原文译文对照:
~~~~~~~~~~
岐伯曰:经脉留(“留”当为“溜”——译者注)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
岐伯答道:经脉内之血液运行,无休无止,既与天体的运行周期相一致,又与地球之地理常规相一致。
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萓”当为“蓂”——译者注)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
正因为这种天人合一规律的存在,所以,当天体运行规律被打乱时,太阳和月亮就不能被地上的人们所看见;当地球之地理常规被破坏(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时,地球上就会洪水泛滥、杂草与菜草都无法长成,各种粮食作物也无法孕育种子,地上的小路和大路也将堰塞不通,老百姓无法正常往来,原本聚居在同一条巷道、同一片村邑的人们,也将被分开在不同的地方。
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
人体的气血循环也是如此,请允许我讲讲其中缘故。人体的血脉及营卫二气的循环,都是遍及全身、循环流动、永不停息(停息则身死)的,在上与星宿运行规律相呼应,在下与地球水体循环规律相呼应。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寒邪侵入并驻留于经络之中,则引起所驻之处的血液发生异常凝结,又会进一步引起该处经络运行滞涩不畅,从而导致该处人体组织之细胞内液与血液之间的循环通路被阻断,即该处组织之细胞内液无法通过血液而完成其自身的新陈代谢,这会使得细胞内代谢废物不断增加,形成有害物质的异常凝聚 ,引起人体卫气(免疫物质)向此处聚集,发生免疫反应,体现为发炎化脓,脓液不能随血液循环而经静脉系统返回心脏,而是聚集于病所,这样,该局部人体组织的“痈肿”病变,就发生了。
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该处因寒邪所导致的气血不通,又会反过来使原本的寒邪病灶进一步扩大,随着寒邪日益严重,寒邪会发生“寒极生热”的质变,也就是该处病变组织会因血液循环彻底阻断而坏死、腐烂,腐烂的组织会化作脓水;
脓不泻则烂筋,
如果该处脓水不被及时泄出,就会进一步造成深层组织的气血堵塞,则深层组织上的筋膜、筋腱等,也会坏死、腐烂、发炎、化脓;
筋烂则伤骨,
如果该处脓水不能及时泄出,又会进一步阻断与筋腱、筋膜相联附的骨骼之气血循环,造成该局部骨质坏死、发炎、化脓;
骨伤则髓消,
如果该处脓水不能及时泄出,又会进一步阻断骨骼内部之骨髓的气血循环,造成该局部骨髓因坏死、发炎、化脓而被逐渐消耗;
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
如果化脓骨髓的位置,不在骨节端头的空隙处 ,就无法被泄放出体外,故而会导致该处骨髓之气血阻断进一步扩大,直至该骨骼内之整管骨髓都因气血阻断而坏死、化脓,以致骨骼内部空虚失髓、外部骨质坏死,
则筋骨肌肉不相荣,
该局部之人体组织,就会整体都发生气血阻断,以致该处之筋、骨、肌肉,因缺乏营养而渐渐坏死,逐渐彼此分离而不相依附,
经脉败漏,熏于五脏,
当气血阻断的区域,随着脓水增多而不断扩大,终有一日会伤及血管,使血管壁也坏死、发炎、腐烂、化脓,脓毒会自然混入血液,并随着血液运行而进入五脏、阻断五脏之气血循环和营养供应,使五脏受到损伤。
脏伤故死矣。
当五脏发生病变,则人体维持生命的之基本生理机能就会遭到破坏,导致人体的死亡。
~~~~~~~~~~
老黄历择吉,2025.7.29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51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517
推荐2:2023~2025年老黄历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