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以后我开始不断思考,我的人生轨迹为何是现在这样,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思维模式操纵着我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毫不相关,其实内在逻辑一致的选择。
学习力→我多年的上学经历让我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我热衷于读书,读那些我本阶段需要用到的知识或应该学习的技能,学习力也是我不断向上生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长期思维→我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让我拥有了稳定的长期思维。无论是小到买一件衣服,要讲究它的百搭性和舒适度。还是大到找一份工作,要考虑它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前景自己带给我自己的助益。长期思维让一个人的思想更有前瞻性,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无疑是对这种思维的实践性诠释。
乐观态度→生长环境让我看待人事物倾向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自我保护。当我没有能力避免失败或伤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会迫使自己关注好的一面,从中获取经验、力量和正念,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
自我表达和价值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屡屡碰壁让我意识到了,我是一个多么渴望自我表达和关注的人。我开始反思我为何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极可能是因为我享受于站在讲台上自由的表达和课堂的掌控感。我享受自己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状态,也乐于给予学生们指点,这让我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和尊重的。当然在我不能够被满足自我表达、价值感或尊重的时候,我就会陷入情绪的漩涡。例如,我发现有人对我爱搭不理,似乎很看不上我,我就会在脑海中反复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对待我,进而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内耗中。当我努力做的事情不被看好或不被尊重时,我的情绪又会如失控的野兽般,无法自持。当我了解了自己情绪的源头时,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就更容易觉察和调整,不至于不断陷入情绪的内耗中。
持续的自我探寻让我更了解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向自己期望的方向成长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