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儿、娴儿:
上周四上午八时许,接家里来电。
奶奶说,妹妹(娴)昨夜牙疼一宿未睡,她陪了一夜,亦未睡。又说,近日姐姐(媛)的牙也有些隐隐作痛。听完电话,甚是忧心。
周末上午九时许,打电话回家,爷爷接的。他说妹妹的牙疼已然缓解,只是姐姐昨夜牙疼加剧无法入睡,在床上坐了一夜,到了早晨牙疼才稍缓刚入睡。
晚上我和妈妈谈起,一致认定家里春节期间亲戚拜年送来的几个大礼包是你们俩这次牙疼的“罪魁祸首”。
说到牙疼,我便想到我的陈年“牙”事,这就来跟你们说道说道。
小时候,我在家那可算得上是一“宝”。为啥?
只因我上面有四个姐姐,爷爷奶奶属于中年得子,舐犊情深,人之常情。这不,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我,我呢,也是老大不客气,饭桌上有好吃的菜,不管不顾一把拽到面前来,姐姐们也都让着我这个“小霸王”。
不过,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更何况又是在农村。那个年头的农村娃,可不像现在的娃,什么饼干牛奶巧克力,披萨甜筒肯德基,吃的喝的简直不要太丰富。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好像就只有一样零食——糖,不是大白兔奶糖,也不是阿尔卑斯棒棒糖,那时候还没有这些高级糖果,是装在一个红色的有盖儿的搪瓷罐子里的红糖。
可别小瞧了那时候的红糖,金贵着哩!你有钱还买不到,得凭票去买。其实那时家里的很多日用品都得凭票去买,什么粮票、布票、煤票、肉票、肥皂票……
打住!言归正传。
这个装着红糖的搪瓷罐子,平时就放在爷爷奶奶卧室长条桌上的一个方形匣子上,那时候的我就算是掂着脚尖也够不着,想够着得站到大板凳上去。问题是大板凳,我也端不动啊。这样就很被动了,什么时候能吃糖,得奶奶说了算。
吃糖,一般都是在早晚喝粥的时候。
盛上一大碗米粥,舀上一小勺红糖,用筷子顺时针或逆时针将红糖慢慢搅拌,红的糖在白的粥里渐渐晕染开来,直至整碗粥都变成红色。这时,粥也没那么烫了,再一边用嘴吹着,一边用嘴贴着碗沿转着圈儿,滋溜一口滋溜一口,先是吸入口中,顿觉口颊生香,再咂摸咂摸滋味,最后咽入腹中。等到碗中所剩无多,干脆端起碗来,仰着脖子,三口两口,一饮而尽。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爽!
每每吃完,总会稍有遗憾,就是觉得糖放得不够多,粥还不够甜,有些不过瘾。
好在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过足瘾。
住在隔壁的我爷爷你们太爷家,有一个木制的碗橱,碗橱的上格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罐头瓶,罐头瓶里总装着一些晶莹剔透如银似雪的白砂糖。相比于红糖,白砂糖更是个稀罕物,你们太爷从哪儿搞来的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每次你太爷得闲时,就喜欢靠在门口的竹椅上,手握罐头瓶,喊我的乳名,点手叫我过去吃糖。而我自然是屁颠儿屁颠儿地小跑过去,熟练地爬上你们太爷的膝头,坐好,张嘴,等着你们太爷用两根手指尖儿从罐头瓶里拈出一小撮白糖放进来。
有时候,你们太爷逗我,故意不放进我嘴里,非要我先喊他一声爷爷才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聪明如我,自然服服帖帖遵命照办。有时我叫得声音小点儿,你们太爷就假装没听见,等我叫得大声了,你们太爷一高兴,摊开一只大手从瓶里倒出一小把白糖放在手心,再把手卷成漏斗状倒进我嘴里。我贪婪地嚼着吮着,感觉自己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包围着。
时间一长,我竟然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你们太爷一叫我,我就马上联想到有糖吃了。后来长大后,在电视上看到了某芝麻糊的广告词:小时候,一听到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真是太有共鸣了!你太爷喊我乳名的声儿可不比这芝麻糊的叫卖声诱惑力小啊!
吃糖固然幸福,但因此有了蛀牙可就不幸福了。
由于吃了太多的糖,很快我的牙齿便出现了蛀牙,出现了黑洞,直到摇摇欲坠,直到坠落尘埃。后来换了牙(乳牙落,恒牙出),可是吃糖的习惯没有换,蛀牙于我仍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因此,村里有好事者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豁老爷”。
豁者,豁牙子也。老爷者,同辈已婚哥嫂以子女名义对我之称呼也。
此外号一直被调侃到上中学。虽听着不雅,但终究属实,我也无可辩驳,只得听之任之。不过奇怪的是,关于小时候的牙疼记忆我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难道牙疼真的没发生过?还是年长日久记忆蒸发了?回头我要问下你爷奶。
我第一次有印象的牙疼,已经是在我当兵的第二年。
那年我刚满二十岁,因为牙疼,请假外出去看牙医。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牙医对我说的一句话,他说:小伙子,你这个牙齿像是五十岁人的牙齿啊!我一琢磨,坏了!这口牙怕是没办法陪我共度余生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牙齿对于我生命的重要性。再后来,糖吃得少了,牙刷得勤了,但牙齿的衰败趋势已是江河日下无法逆转。现如今,已基本告别甜食,然牙齿状况依旧,只是衰败之势趋缓而已。
想想这些年的我,吃冷的牙酸,吃酸的牙冷,吃硬的牙崩,吃甜的牙痛,吃菜吃肉都牙塞。真是口福未多享,牙罪没少受啊!
以上就是你们的父亲,一个饱受牙患折磨的“豁牙子”之内心独白。
再来聊聊你们小姐俩。
姐姐自出生断奶后,便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直到小学快毕业。而妹妹出生后的前两年一直都由妈妈带着,之后便和姐姐一样了。
虽然你们吃的红糖白糖没有我小时候吃得多,但这些年你们俩吃的其它零食可不比我小时候吃得少,并且爷爷奶奶对你们的溺爱也并不比你们太爷对我的溺爱少,再加上我的糟糕牙质的不良遗传,再加上你们口腔卫生的不良习惯,你们的牙能好得了吗?
妹妹人不大,牙疼的经历却不少。去年一年好像还好,没怎么牙疼过。记得有一次,我发现她又在吃糖,就吓唬并提醒她:你是不是忘了牙疼的感觉了?没想到,她为了捍卫自己吃糖的权利,瞪着她那双天真无邪闪着亮光的大眼晴,坚定地对我说:我吃糖之后都有漱口的,我的牙齿都没疼过。
——看来你是忘了在大姨家因牙疼而彻夜未眠的那个晚上了!
姐姐这次也经历过彻夜难眠的牙疼之后,想必这切身感受定是终身难忘。此时给你们科普一下《蛀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预防蛀牙》,算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虽然我不是牙医,但俗话说的好,久病成良医,所以我的科普文字尚值一观。
为了让你们好理解,我借用写作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做这段关于蛀牙的科普。
蛀牙是如何形成的?
1、时间:一至两年
2、地点:口腔、牙齿
3、人物:致龋细菌、牙菌斑、含糖食物、牙釉质
4、起因:致龋细菌在牙釉质上形成牙菌斑,再利用含糖食物合成酸
5、经过:酸使得牙釉质脱钙、组织崩坏
6、结果:形成蛀牙
这里还是有些术语不太好理解,我打个比方你们就明白了。
如果把牙齿看作是城堡,那牙釉质就是城门;致龋细菌就是攻城者,牙菌斑就是攻城车,致龋细菌与蔗糖合成的酸就是攻城车上的破门槌。
试想一下,如果你们吃了甜食或酸食之后没有及时刷牙漱口,会怎么样?
很快,一大帮的攻城者(致龋细菌)便会带领许多的攻城车(牙菌斑),从不同的位置用破门槌(酸)猛烈撞击各处城门(牙釉质),如此,短则一年长则两载,城门必破。城门一破,城堡必陷(形成蛀牙)。
知道蛀牙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如何预防蛀牙便不难了。
方法很简单,只要坚持做好以下两点即可:
一是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
二是餐后要及时刷牙漱口,彻底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这下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爱你们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