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接到一个工作任务,每一年的读书推荐会要开始了,我需要准备一个书单推荐的幻灯片。近几年读的书说不上有多少,但稍微整理了一番,也是及时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在整理读过的好书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自己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
我们听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好处,但是我们逐渐从上学时的开卷有益,到如今的手机成瘾,书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弱化。以中国青少年当下普遍的情况来看,上学时我们大多是被动地读书,有多少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呢?毕业后大部分人基本上和书本断绝了关系,直到结婚生了孩子,又因为孩子上学,不得不重新“学习”课本知识,虽说和书本重逢,但绝对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好,而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无奈。
目前社会上关于读书的意义,我想大多数的女性可以张口就是几个案例。
随着《朗读者》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董卿的知性美频频上热搜,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董卿的气质里藏着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金星也给了董卿极高的评价:“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另一位知性美的主持人代表杨澜说她很认同一句话,女人30岁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她说,你所积累的你的个性,你的气质,你所受的教育背景可能会在你的青春高峰过了以后,越来越显现出来。
正如三毛所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宋代宋真宗赵恒写了一篇耳熟能详的劝学诗,流传了千年,为历朝历代的科举学子提供着精神动力,也是现代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最常喊的口号。原诗句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我想虽然时代不同,但诉求是相通的。宋朝之前是长期的战乱,国人普遍不喜读书,认为读书无用,这与现如今的读书无用论虽说原因不同,但现状何其相似。
每一个人汲汲营营,为了金钱,为了生存,追求物质,追求权力,但唯独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搭建。
当别人在感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态美景,你只能干巴巴地说一句“好多鸟在天上飞”;当别人占你便宜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你还真就傻呵呵的坐等吃橘子;当别人已经腹有诗书气自华,过了而立之年仍旧体态优美,你还在对着偶像剧傻白甜。
读书与不读书,肉眼暂时看不出区别,但岁月无声,心自通透。
读书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养成的习惯,不论是孩提时代推荐阅读的绘本故事,少年时代应该阅读的世界名著,还是青年时期最宜阅读的人文百科。人类发明了文字并已使用数千年,文字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倾向,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常常遇到一些朋友和我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内涵,多看书,会写文章,但是课外书一是不知道读什么,二是读不进去,我的建议是,由简到繁,从兴趣出发。如果孩子喜欢动物,那么围绕动物选书,如果孩子喜欢漫画,那么可以先买漫画,如果孩子喜欢科学,那么科幻小说就很不错。
至于成年人,哪怕从网络小说开始读起,培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这也是一个可喜的改变。
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从书中获取的宝贵财富,必将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