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没有遇到那种情况,我们吃饭选餐厅的时候总喜欢听听别人的建议,或者去点评网站上看看以前食客的推荐。
但是你会发现同样的餐厅,同样的意思,不同人说出来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假设有一个朋友给你推荐餐,你看看下面哪个推荐更打动你呢?
A说:这家餐厅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服务是出了名的没话说;
B说:为了去这家餐厅吃饭,我每次至少都要牺牲两个小时时间来等位;
C说:某某餐厅就像是男朋友一样总是带给人惊喜和意外。
能把服务比作男朋友的,也就这么几家餐厅了,这就是在美食网上真实的点评案例。
比喻,就像在用户的脑海里面放了一条活的鲶鱼。
01
在《大师们的写作课》,舒明月是这么说比喻的:名为比喻篇,实际通感啊、联想啊这些修辞手法都算在内,总之就是拿一物一物,由一事关联一事。只要稍微留心就能发现,被评价为“文采斐然”的作者,往往具备善用比喻的特质。
如张爱玲在《琉璃瓦》中描述姚先生的女儿的样貌的文字:
果然,姚先生大大小小七个女儿,一个比一个美,说也奇怪,社会上流行着古典型的美,姚太太生下的小姐便是鹅蛋脸。鹅蛋脸过了时,俏丽的瓜子脸取而代之,姚太太新天的孩子便是瓜子脸。西方人对于眼睛,长睫毛的崇拜传入中土,姚太太便用忠实流利的译笔照样给翻制了一下,毫不走样。……
又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老师在描述高兴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哥哥姐姐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我在地上翻筋斗。
张爱玲和莫言的比喻,有个共性: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的共性。用具像的东西来形容抽象的东西,一下就让人在脑海里面有了一副画像。
02
实际上,神经科学家已经对艺术人群善用比喻的共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一期TED演讲专门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成果,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基因突变导致了这些人的大脑异于常人。让我们读到文字,有共感的能力。
也就是比喻很容易就调动了大脑中情绪脑的部分,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看段子和金句,善用比喻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03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取其精华,借为己用?《大师们的写作课》舒明月整本书都在做这件事情,就是拆解大师们的文笔,如何拆解?字词句段、修辞、连接等等。
同样,关于比喻的拆解,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当你看到能都打动你的比喻的时候,在心里提这么几个问题?
它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拿什么比做什么)
它调动了我们五感中的哪中感官?
它打动我是因为我产生了怎样的情绪?
明白了局部字词句段的比喻之后,就可以拆解整体文章例如事件的类比,学会了拆解事件的类比就可以拆解作者的思维。
比喻引申之后,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服的技能,它能够让人更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大脑中的鲶鱼不停的游动。
当你从一个读者转变为一个写作者的时候,你同样可以用这样三个问题审视自己的做比。
最后,利用舒明月的标题做总结,善用比喻是一种基因突变。我们巧妙利用这种超能力,就能在读者的脑海里,放出手中的鲶鱼。
一个善用比喻的人,他的沟通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成倍增加。助力升职加薪,在职场如鱼得水。这个技能必须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