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叙事心理,是因为喜欢听故事,一直以来都想有机会听听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故事,尤其是长者的故事,渴望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感受生命与智慧。有一次看到这样一段话:
“叙事心理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让当事人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实现心理成长,也让咨询师对自我角色重新整理反思。”
这正是我想要的。
念头升起就会产生行动,所以才会遇到李明博士,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从17年1月2日的第一堂课《叙事疗法:故事里的别样人生》到昨天最后一堂课已经一年有余。学叙事的初衷是想学会如何听故事,如何写故事,学习到一半几乎要放弃,我感觉自己找错了路,和我想像的叙事不太一样。不一样是因为没有套路可循,没有拿来可用的术,一切都需要个人的修习。
如叙事疗法的创始人迈克怀特所说:
“把叙事治疗这个学说定义成一个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的。也许该说他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个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等等。”
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同一堂课敲击在不同颗心灵的回响也不一样。不从咨询师的立场,仅仅作为最普通的个体,这一年来仍有五个词在我心中感受最为深刻:
一、分别心
所谓“分别心”就是对于是非、对错、高下、好坏、正常不正常等等这些判断。常听到要去掉执念,去掉分别心。而这里更重要的是讲如何用好分别心。以分别心切入,以平等心收尾。培养平等心是学习叙事的前提,能够发现那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差异,能够容忍那些别人容忍不了的差异。
记得很多年前坦白与一位友人说:与志向不同的人坐在同一桌吃饭简直就是折磨。友人批评我:任何人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只不过你没有发现。友人的职业决定会看到更多社会的丑陋面,想必和这些人接触太多因此有感而发,自己却不以为然。
分别心是叙事的第一课,当时正值年前聚会众多。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不约而同都提到一位男生,被众人提起不是因为想念,是一些大家都不能接受的行为。不招大家喜爱的行为,简单概括就是“无诚信”,比如借钱不还,比如传销害人,比如为达目的损人利己等等。后来偶然碰见约一起坐坐。原本是不想去的,不想去的理由有很多,但最后还是去了,一是念及从小到大的同学情,二是好奇想听听看他怎么说。结果证明我幸好去了。我忽然敬佩服这位同学能够坦然接爱他人的评价,即便如此也从没后悔自己的行为。男生从小家境优越,出手阔绰,近十年父亲入狱,母亲大病,“钱”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小到大那帮人吃我用我的少了吗,现在遇到点困难周转下怎么了,等缓过了还怕不还吗?”不可否认这个理由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但有一点无比清晰,就是“同学”、“兄弟”这些词在不同人心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看到了不同,所以能够理解,归根到底那颗想努力追求成功的心是一样的。
二、蕴谓
“创造的诠释学”包含着“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必谓”五个层次或逻辑环节。“实谓”,即“实际上说了什么?”;“意谓”,即“真正意味是什么?”;“蕴谓”,即“可能说什么?”;“当谓”,即“本来应该说什么?”;“必谓”,即“必需说什么?”。说句话都有这么多层意思,难怪人们总被误解。《三体》中,地外文明的交流是依靠脑电波表达真实想法。而我们通过头脑编织各种语言表达主观的世界。
其中“说反话”就是从小到大都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父母经常用“反话”来教训自己的孩子,比如回家太晚过了父母规定的时间,就会听到父母抱怨说:怎么不再晚点回来?表面上说“怎么不再晚点回来”,真正意思是“应该早点回来”,而蕴谓则是“回来太晚父母会担心”。“担心”才是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是遇到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也许本就正为外面的事烦心,父母的反话刺激,孩子情绪燥动起来可能又是一场内乱。
从前对于父母的反话心中厌烦,要么冷战不搭话,要么愤愤顶两句。有一次孩子尚幼,也是听到大人说了句反话,居然照做。孩子并不理解成人的反话,真的做了面对训斥真是一脸无辜。对听不懂反话的孩子我们知道应该直接把话说出来,那么对于想改善关系的成人呢?和朋友许久未见,见面抱怨说婚姻如鸡肋,与丈夫性格不合,生活了无生趣。我清楚友人自然晓得人无完人,婚姻需要经营的道理。她只是想找人倾诉而已。这一晚,陪友人看了场她期待已久的电影,陪她喝碗最喜欢的茶。此刻,为友人增加生活的乐趣甚过谈论家长里短。生活是和每一个人的连接而成。“凡有言说,必有指向;凡有指向,必有立场”,每一个人似那水墨丹青,即使他话语中的“实谓”和“意谓”让自己升起了情绪,也只有读到蕴谓这个层面真的明白该怎么说,该怎么做。
三、出离(外化)
外化相对于内化。内化是对社会赋于的身份的认同,这种根据社会地位、身体心理状态等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人们要么拥有话语权,要么被臣服。在外苦逼奋斗,过年害怕回家被关心挣钱否?结婚否?春晚也会提醒“生就生呗,政策都开放了!”、“他家七代单传,可不能断在他这一辈儿!”、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试管婴儿技术很成熟”、夫妻吵架肯定是误会、离婚终究还是上不了台面……主流价值观常受到即得利益者鼓励,而我们却很少检视。
在外话中,“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在为孩子分房睡而苦恼。十岁的孩子,每次晚上睡觉都要陪伴,这不正常。一天晚上孩子为晚睡各种借口,终于突破了我的心理防线。那晚,平复下来以后,看着梦中还在抽泣的孩子,我为自己缺乏智慧而后悔,便一点点抽丝剥茧地重新梳理分房睡这件事。首先我一度认为孩子不愿意分房睡是因为胆小。孩子真的是胆小的人吗?不是,孩子只是不愿意一个人入睡而已。为什么需要人陪在身边?是安全感。孩子睡觉前缺乏安全感。如何让孩子睡前能有安全感呢?首先是临睡前的好心情,其次是不用担心任何突发事件。那又是什么让我如此焦虑呢?是网络书本上讲的太晚分房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吗?我不知道,细细想来,所谓早与晚,也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我又何必急于一时?相反,我的坚持反而加深了孩子对睡觉的恐惧。如此一看,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是自己关心则乱。第二天,我和孩子一起按他的意愿重新布置了睡房的环境,并且告诉他,如果半夜醒了想要过来随时可以。一个月后,孩子已经独立安然入睡。
苦和乐都是人的造作,无明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欲望看不清楚,既要有观察问题从何而来的智慧,也要有能够直面问题本身的勇气。如此不论境遇如何改变,也一心不乱,正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四、正念(改写)
后现代主义的治疗关注的不是去满足社会的某种期待,或者是某种体制化,而是选择一种适宜的,觉得心安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前现代崇拜权威,现代崇拜制度,那么后现代尊重伦理。从“心安”出发,无论问题多么强大,都可能有一些不被问题控制的例外事件。
我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尝试寻找这种正念。“唉,我真是一个很失败的人!”以前的同事一见面就这样评价自己。她从小在一家国企的子弟校读书长大,但很早就停薪留职去川大进修,后来原先的国营厂也倒闭了。朋友毕业以后留在了成都,在一家外企做文员,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干不下去了,前台工作无聊又单调,不是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职业,没有一本二本的文凭,想混到更高级别的文职工作是不太现实的。递了辞职报告,一腔热血去到那些年沸腾的深圳。从什么都不懂的业务员一路走到部门经理,像初入职场的新生一样,不懂人际关系,理不清内外柔盾。生活在不停的打磨这个棱角分明的姑娘。终于感觉累了,想回到父母身边,于是又到了我们现在的城市。
朋友坐在我对面,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说起她熟悉的往事。“最近行情不好,做生意也亏了,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前些年知道她在做教育行业,有段时间听说还做的不错,她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人。我默默听着,我知道,要放在从前,我可能也会说一通诸如做事需要专一、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的道理。今天我准备换个角度看看,朋友用她职业中不同时期的故事串起来,想证明她说的“我是一个很失败的人”。而另一面却是越挫越勇的励志故事。每一次的结束都会像种子发芽一样重新开始,这是勇气和生命力,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向上的力量。在生活的负重前行中,我们可以同情共鸣世道艰难,生活不易,也可以看到每一个无论多么“失败”的生命故事,都有一个点在散发着生命的勃勃生机。这也许就是未来成功的曙光。
五、不着相
在叙事疗法中,最大的难点是放空自己。多一分预设就少一分虚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每一个生命故事中,都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固有的经验,看见这个经验对自己的影响。
曾经定义自己是“感情洁癖”,宣扬在感情世界,只要绝对的信任,并且无法接受任何情感的背叛,包括与之对立的任何言词。才仅仅过了十年,我已经为当初自己的幼稚和浮浅而惭愧。要求“绝对的信任”本身就代表了自己缺乏信任。说“只能爱我一个人”这句话,就包含着“你若不爱好,我便不再爱你”的逻辑。那还是“爱”吗?是交易。自我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自我,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有一些习惯和固化的价值观念,会阻碍我们成为“真”的自己。在与自己,与他人分享生命故事的时候,我们有机会产生新的理解、新的感受、新的决定。生命也因此变得丰富饱满起来。
在课程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我建立了本地的读书会。在这个读书会里,我将邀请社会各个年龄、各个职业、各个生命体验的人一起交流。期待在多元和复杂的价值观聚合中,打磨自己的习惯、成见和经验。最后这个词是我尚未达到,但将毕生追求的境界。
最后以我喜欢的一段话作为这一年学习叙事的结束,也作为下一年践行叙事的开始:
“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必须首先了解他的故事。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倾听着他人的故事,正是通过聆听他人对其生活、体验的叙述,我们才能够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中去。故事以现实生活为模板,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实,它更是个体内部对外部世界主观加工之后的反映。故事的叙述使我们能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格是在叙述中得以建构的”。
感谢我的叙事启蒙人——李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