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新领悟的说话之道,就是“对你好”;因为我说得让你开心,你也会把我放在你心上。 ---蔡康永
因为懂得如何说话,蔡康永的高情商一向为人推崇。而对于好好说话这件事的重要性,低情商如我,是很晚才领悟到的。
小时候牙尖嘴利,每次和年长两岁的姐姐吵架,总会把姐姐说哭,也不知那时怎么能找到那些狠话,所以最后挨大人训斥的总是我。即使我的胳膊上总有姐姐拧的青痕,而姐姐只是不痛不痒的掉了几滴眼泪。
读书以后,学了一些功课,听来一些道理,许多事情半懂不懂,却会把正直、坦诚这些品格和“有什么就说什么”划上等号。对着喜欢的朋友也有言语冲撞,遇到不喜欢的就恨不得一句话就把人撅一个跟头。好在年少单纯,纵使同学间偶尔有些口角,也没人记恨,没有因口舌之争栽什么跟头。
等毕业踏入社会,还是心直口快的脾气,奉行“有理走遍天下”,得理不饶人。一次因为工作安排和上司起了争执,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从其办公室大力摔门而出,令周围同事瞠目。虽然人不轻狂枉少年,但时至今日回首再看,那时的自己真是把别人的礼貌贬成了圆滑世故,却把自己的不礼貌当成了个性。
开始意识到应该好好说话,是因为偶然读到的一则小故事:一个脾气很差的男孩总是和别人争吵,自己也很苦恼。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男孩试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要钉的钉子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很高兴。他爸爸又告诉他:“现在开始,如果你一天没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钉子终于被拔光了。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他说:“儿子,你现在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篱笆上留下的这些洞,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复原了。和一个人吵架,说一些难听的话,在彼此心里留下的伤口,就像这些永远不能弥合的洞一样。” 这则故事让我想了很多,自己一直以“刀子嘴,豆腐心”来标榜自己的本质是善良的,却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那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说这则故事只是一个让我醒悟的契机,真正让我理解到好好说话是一种风度则要感谢我的一位老板。当了妈妈之后,为离家近些,我换了工作。老板是香港人,人近中年,温文尔雅,笑起来时却带几分孩子气。无论什么场合、和谁讲话,都是一口一个“您”称呼。对待下属总是和颜悦色,即便下属犯了错误,也从来不见他口出恶语。那是我第一次对“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有了直观的认知。因为他的谦和,部门的工作氛围总是一团和气,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也非常融洽。耳濡目染,从他身上,我才真正意识到:能够好好说话,把话说好,让人愿意听、乐于接受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
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自己说话时的态度,说话前会“过过脑子”,不会再图一时之快,去逞口舌之利。虽然起步有点晚,但 “说话是一件我们靠自己用点心,就可以不断进步的事。而把话说好,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我们自己。”所以,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