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团青青仓木队教学日志

细数这几天的支教历程,我总结了不少收获。在正式开始前,本以为给十来岁的孩子教课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直到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情况并非如此。

三年级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系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我满怀热情地加入了家长群,很快就有家长私信反映,孩子在学校学习时听不懂,学不会,也有不想学的负面情绪:一开始,孩子们对学习英语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增加,学习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有些学生甚至完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意识到,不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而应该更注重鼓励,在实际行动中给予更多帮助,从多方面入手。

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并不难。一节课,学生只需要教给学生几个单词和关键句型就可以记住。但是如何制作枯燥的词句结构,让学生接受和消化呢?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经验,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在学习文具用词时,我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儿童对事物的记忆效果优于概念记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所学单词所代表的对象,还可以学习相应的单词,加深了孩子的学习词的印象。在练习单词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我经常让学生快速背单词,然后用他们的即时记忆来回答单词。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非常努力。

45分钟的课说起来很短,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安静耐心地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听课呢?我对此不断的思考琢磨。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我们的一位老师教10到20名左右的学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互相激励和促进。知识水平低的学生应该做问答练习和转换练习,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尽可能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可以回答更多问题,为困难的问题做好心理和智力准备。

从最初的停滞和焦虑到最后的和谐融洽,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同学们的相处氛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起初,我站在讲台上紧张和颤抖,但现在我可以轻松地解释内容了。也是同学们快乐热情的态度影响了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