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

麦家,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首位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 。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考入军校,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着有《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等多部长篇小说,作品被译成30多种语言广泛传播。其中小说《暗算》更是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解密》翻译成多种语言,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 ,成为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

正如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给予麦家的颁奖词:“麦家的作品,独辟蹊径而雅俗同欢,是中国当代小说变革的界碑,也是中国文学融通世界的范例。”的确,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解密》、《暗算》、《风声》更是开创中国当代谍战影视新风潮,被誉为中国谍战剧第一人,堪称“中国的丹.布朗”。

二、内容概述

首次出版于2007年10月的《风声》,因其故事情节扑朔迷离、险象环生、悬疑推理、跌宕起伏,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谁是“老鬼”,成为了民众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麦家更是凭借《风声》这部小说,先后斩获2007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巴金文学院第12届文学奖等奖项。小说火爆后,由高群书、陈国富联合执导同名电影《风声》,更是于2009年9月登录全国各大院线,同名电影更是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谍战片”。不同于电影重点描述日本裘庄审判、追查“老鬼”的故事情节,小说《风声》总体结构更显规整、合理,整部小说分为三部,依次为上部东风、下部西风、外部静风

麦家创作小说《风声》源于其谍战小说《暗算》出版后,一位来自上海的教授特意找到麦家,并向作者讲述了其父早年在上海的传奇经历。听完真实的故事,麦家尤为震撼,遂决定以此故事为蓝本,重新创作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就是《风声》。书中作者描述的“潘教授”,原型即为这位上海教授,而“潘老”原型正是这位上海教授的父亲。现实中,上海教授同麦家讲述了其父传奇经历的故事,而在《风声》小说中,小说正是由“我”在听“潘教授”的讲述中,徐徐拉开了故事帷幕。小说故事设定在1941年春夏之交,此时正值日伪时期,故事发生在杭州西子湖畔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里。

1941年的中国,正处抗日战争中日双方焦灼时期。此时的杭州,尚处汪伪政权统治中,而一次截获一条重要机密情报,让汪伪政权获悉此情报是,由一位代号“老鳖”的人发送给代号“老鬼”的共产党人。经过破解此份机密情报,让杭州汪伪政权意想不到的是,此情报竟然详细记述了一个机要单位绝密信息,换句话说这个机要单位有共产党卧底,卧底就是“老鬼”。那么究竟谁是“老鬼”?为了找出这个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特务们按照破解的情报“全军第一处,岂容藏奸细,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以其推断出“老鬼”分别出自伪总队下属第一剿匪大队大队长吴志国、军事机要处处长金生火、军机处译电科李宁玉科长、张一挺司令侍从官秘书白小年、军机处译电科顾小梦科员。遂以开会的名义,在伪特务处处长王田香的指挥下,将涉嫌五人押送至一栋典型的西式洋楼——裘庄——细细盘问,洋楼门口竖立着“军事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子。

谁是“老鬼”?押送至裘庄后,由于事关重大,为了谨防涉嫌五人相互串通。除了李宁玉、顾小梦合居一室外,其余人等均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而房间早已被特务安装了诸多窃听器。一切安排就绪,日军特务课机关长肥原龙川亲自布置和主持审问,深究谁是“老鬼”。深处裘庄险境的“老鬼”,除了自身面临暴露的危险,如何从裘庄传送出重要情报,让“老鳖”、“老K”迅速获知,成为了“老鬼”最忧虑事情。对肥原来讲,找出谁是“老鬼”则是自己最大的任务。从最初根据五人书写的个人履历,依据笔迹推断“老鬼”,到后来的五人相互揭露、指认,再到最后王田香、肥原龙川轮番酷刑,经过数番纠缠斗争,谁是“老鬼”依然没有答案。然而不幸的是,五人之中的吴志国被刑讯逼供而死,李宁玉为自证清白而服毒自杀,金生火、白小年、顾小梦神秘失踪。谁是“老鬼”,肥原龙川最终也未能找到。

看似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小说中潘教授揭开了“谁是老鬼”的终极谜团。原来深处裘庄中的李宁玉,在自杀前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假扮丈夫的哥哥,一封给自己孩子,给孩子的信上画着“小草图”的画。李宁玉自杀后,其尸体及这两封遗书被送回家,而情报就藏在“小草图”之中。李宁玉用自己的死避免了组织的重大损失,换句话说,李宁玉就是共产党安插在机要单位的卧底,也就是“老鬼”。书中介绍,李宁玉的哥哥正是潘教授的父亲潘老,而李宁玉则是潘教授的姑姑。至此上部“东风”完结。

《风声》下部“西风”篇章,由小说“我”意欲将上部“东风”部分出版,结果却因书籍未能出版,而牵扯出裘庄另外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上部中讲述的军机处译电科顾小梦科员,在上部结尾仅仅说失踪。实际上顾小梦并没有死,从裘庄成功逃离出来,居住于台湾。抗战时期供职于汪伪政权的顾小梦,非但不是汉奸,反而是国民党军统安插在汪伪政权机要部门的特工。起初顾小梦并不知道李宁玉是共产党卧底,后来在受审过程中,李宁玉、顾小梦互相怀疑对方身份。为了将情报传送出去,李宁玉想出了两步走策略。首先,留下遗书,将密码隐含在画中;其次,李宁玉自杀后,由顾小梦解读出密码,并向肥原告密,换取信任,获得释放,再把情报送出去。书中顾小梦明确表示,潘教授的父亲盘老在撒谎。因为作为专业的特工人员,肥原决不会允许包括遗书在内的任何东西,带离裘庄,至于小草图更是早被肥原收缴毁灭了。下部“西风”的最后,顾小梦告诉“我”,情报是由她冒死带出来的,而肥原龙川最终则是由她和几名死士杀死的。

书中“我”多少相信了顾小梦的故事,为了让裘庄故事更完整,下部“西风”完结后,作者又创作了外部“静风”部分。“静风”中,潘教授传来潘老过世的消息,并坚决表示自己所说均为事实。对于情报传递,潘老与顾小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小说最后,有人告诉“我”,潘老与顾小梦是夫妻,他们在抗战后结婚,不过这场婚姻确是彻头彻尾的间谍战。潘老授通过顾小梦,获取国民党情报。而顾小梦最终知道实情后,拒绝潘老策反,毅然在解放前夕赴台。故事讲述者的潘教授正是潘老与顾小梦的儿子。潘老、顾小梦谁对谁错,一切真相随着当事人的辞世也许永远无法澄清。正如麦家小说中说的那样“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我们也注定坚韧”。

三、读后感悟

2009年由华谊公司投资制作的《风声》,一经上映即可引爆市场,甚至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谍战剧”。时隔多年,再回首,依然经久不衰。数年间,这部经典影片,我也曾多次观看欣赏。除了叹服影片卓越的制作技艺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风声》故事脉络更是深深吸引住了我。然而鉴于影片时长受限,小说故事情节很难完全展开。万幸的是,影片上映数年后,一次偶然机会让我收获了《风声》这部小说,进而帮助我全面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脉络。

小说《风声》分为上部东风、下部西风、外部静风三个部分。相比于其他小说,麦家创作的《风声》,并没有将视角放在琐碎的日常生活,没有聚焦于人性的欲望,更没有编织出离弃的爱恨情仇,相反作者通过裘庄审问,追查谁是“老鬼”,深挖出身处抗战时期,不同人对于抗战、对于自我命运的探讨与追寻,进而引申出民众关于精神信仰的深刻反思。身处乱世,深陷囹圄,怎样活下去,如何成功逃离,成为了裘庄中所有人的共同愿景。远离琐碎的日常生活,囚禁于裘庄之中,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现实,有人选择未来,所有人都基于自己的精神信仰做出了最优的选择。而精神信仰恰恰成为了不同人做出不同选择的意识力量。

何为“生”,何为“死”,其实不论向“生”也好,向“死”也罢,无非都是当事人自己在“生与死”、“灵与肉”之间做出的一种选择。深陷囹圄,身处险境,为了活下去,多数人会选择篡改自己的记忆,半是无意识半是有意识,也许是出于谋利或自我保护的目的,然而渐渐忘却了最初心中的那片净土。忘却了初心,忘却了使命,忘却了方向,也忘却了信仰。裘庄之中,审判之间,不断对自我记忆进行微调,以求在方寸之地掩盖或减轻自己的过错,快速逃离眼前的苟且。

1941年的中国,抗战处于焦灼状态,中国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尚不得知。处于新时期的我们,无法用今人的视角去责问深陷裘庄人们的选择。在“生与死”、“灵与肉”之间,他们所有人都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而是做出了自我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在自我选择之间,区别在于有人侧重于长期目标,有人则只重于短期利益。而我们每人何尝又不是这样呢,过分在意过去,过分在意过去别人的意见想法,只重视眼前苟且,却忘记了诗和远方的美好,宛若置身事外一般,用过去的苦去填满鲜活的当下,只能收到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结果。

裘庄之中,麦家除了用精湛的手法展现裘庄审判之景,更是通过细微之处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信仰。如“老鬼”李宁玉向顾小梦讲述自己年幼孩子的可怜处境,方才引起顾小梦的怜悯之心,答应帮助她将情报传递出去。李宁玉纵然是“老鬼”,但依然有属于她自己的爱恨情仇。世俗生活虽然幸福,但为了自我精神信仰,为了中国数万亿孩子不再有如她的孩子一般悲惨的处境,李宁玉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将重要情报传递出去。在“生与死”之间,她选择了“死”;在“灵与肉”之间,她选择了“灵”;在“长与短”之间,她选择了“长”,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思。

小说《风声》,之所以获奖无数,之所以具有中国里程碑蕴意的谍战小说,关键在于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细节的描绘以及亦真亦幻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同时麦家在故事脉络中,无时无刻不在向读者传达“何为生命之轻”、“何为生命的意义”、“何为自我精神信仰”。阅读小说时,除了跟随作者脉络寻找“老鬼”,被惊心动魄、悬疑重重的谍战情节深深吸引外,小说中“老鬼”坚守精神信念更是为之震撼动容,这正是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方才懂得的大坚韧大智慧

通过反复观看《风声》电影,以及阅读《风声》小说,我简单感悟出以下几点认知:

一、增加延缓满足感,提高锻炼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探索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跳出画面看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三、不要只看重眼前的苟且,不要忘了还有诗和远方,活出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活在当下,从长远着手,追求自我核心价值观。

四、做事情要去考虑“实现路径”,而不要争论“是否可行”,只有将想法付诸实施,想法才能叫做梦想,否则只能算作空想。

五、树立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适当取舍,适当放空冥想,保持内心宁静。

最后奉上一句《风声》中的至理名言:时间会销蚀世间所有人为的颜色,包括最深刻、最经典的爱恨情仇

四、推荐内容

电影:《风声》

书籍:《解密》、《暗算》、《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罗生门》、《局外人》、《身份的焦虑》、《活出生命的意义》、《规模》、《第二十二条军规》、《此生未完成》、《次第花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