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孩子沟通时,发火似乎发生在瞬间,然而老师却将这瞬间分析出来四步,画出一棵生命之树来。
首先,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濒临发火时,往往身体是有一些反应的:心跳加快,血往上涌,声调提高数个分贝,甚至手开始发抖,头皮发紧……当有这些身体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回归一个简单的动作:深呼吸,默数12秒,与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开始连接。
其次,倾听自己 ,对自己当下的状态进行剖析:我当时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评判?例如觉得自己太没用了?感到很丢脸?在原本烦躁的情绪上又被加了一把火?我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无奈?愤怒?气恼?沮丧?烦躁?我背后有什么样的需要?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希望能够静一静?需要孩子理解自己的苦心,被接纳和理解?希望不要被周围人嘲笑?
第三步,人性化对方,不要将其视作自己当下的敌人,尝试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我当下对他有什么样的评判?故意和我作对?太没有礼貌,让我丢人了?打扰我了,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当下的事情?他当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难过?委屈?愤怒?害怕?他当下有什么需要呢?需要妈妈的陪伴?需要被尊重?需要被接纳?
第四步,尝试同理心倾听。如果当时孩子的状态比较激动时,先去安抚他的情绪,连接他当下的状态。尝试去描述:“宝贝,当你看到/听到……的时候,你是不是感到……?你是不是需要……?你想要……吗?”当孩子感受到被妈妈“看见”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就会放松下来,会开始用“理性”来听妈妈接下来要说什么,或者用“理性” 来告诉妈妈现在他需要什么,那么沟通才能够继续。如果当时孩子的状态比较稳定时,可以开始表达自己的状态:“宝贝,当我听到/看到……的时候,我想要……,你是否愿意……?”用这些句式来表达对方或者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尊重,才能够开启平等的对话,来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老师前几天跟我讲,孩子有时候会捡起来地上的食物吃,提醒我注意一下。当时听老师讲了之后,顿时觉得又是气恼又是丢脸,就想回去好好教育孩子一番。当时我还有些担心,如果孩子继续这样,就容易生病。特别是最近偶尔孩子会说自己肚子疼,让我更是有些担心。我的需要就是希望作为妈妈,可以培养孩子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算称职,不然就会觉得非常惭愧。冷静片刻,我开始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根据老师的描述,是有时候会捡起地上的食物放在嘴巴里。再详细问老师,主要是在吃零食的时候,如果掉在地上了就会马上捡起来放嘴巴里,就算老师制止都不舍得丢掉。回想起之前同事有提醒我,如果太过限制孩子吃零食的话,他本身的愿望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会在其他有机会的时候“变本加厉”地补偿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我想当时孩子的感受是,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吃零食的机会,如果掉地上了扔掉就很舍不得。当时孩子的需要是我想在学校多吃一些零食,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不给我吃。这样一想,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我们控制的力度上。
于是,我和老公就这件事情沟通了一下,商量好回家后不要大声吼他。回家之后,我把孩子抱在怀里,用尽量轻松的语气说:“宝贝,妈妈想跟你讨论一件事情好吗?”宝贝迟疑地点点头。然后我就继续说,“宝贝,妈妈听老师说,宝贝在学校有捡起地上的食物吃。你当时是在吃饭还是在吃学校发的水果或者其他零食呀?”宝贝很老实的说:“是水果还有零食。”然后我继续跟他说,“宝贝,你当时看到吃的掉在地上是不是觉得特别可惜呀?特别舍不得扔掉呀?”宝贝点点头。我继续讲,“你当时是不是很想多吃一些呀?”“是的。”宝贝回答说。
看到宝贝情绪还算稳定,但是有点害怕我批评,低着头不敢看我。然后我就继续讲,“其实妈妈很担心。妈妈担心你吃了地上的东西,会肚肚痛哦!吃的掉在了地上,会有小虫子爬在上面,再吃到肚子里面,会生病的呀!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好嘛?”宝贝听我这样讲,开始抬头看我。我说,“如果你特别想吃的东西掉在了地上,可你还想吃,就可以跟老师说,老师,我的掉地上了,可不可以再给我一块呀?”然后和宝贝做了几次练习。最后,我说,“宝贝,那妈妈要跟你做一个约定,好嘛?以后我们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了好嘛?”宝贝很愉快地接受了,和我拉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拉勾勾,拉勾勾,说到的事情要做到!”
除此之外,我和老公还把原本束之高阁的零食放回了桌子上,和宝贝约定了只要不影响吃饭,爸爸妈妈同意他吃零食。自从放下来之后,其实孩子也没有太疯狂地去吃零食。有时候饭前饭后会提出吃零食,但都会和爸爸妈妈说好吃多少,不会太过分。
回想一下,这次的处理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之前有看到孩子捡地上的食物吃,有大声吼过,甚至有强迫孩子吐出来,每次都搞得火冒三丈,但其实没什么效果。在你看不到的时候(比如在幼儿园),还不是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之前并没有看到孩子的真正的感受和需要。当然,此次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是孩子当时不在身边,有空间和时间的隔离让自己能够平静下来思考;二是学习到的技巧真正是有指导作用的。
今年自确立了情绪管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感觉是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学习塔尔教授的“幸福课”,对自我有了更深的认知,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我有了更好的接纳。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在去年学习的情绪管理网课的基础上,对观察、感受和需要又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学习《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意识到了从评判者到学习者是有转换道的,并且通过日常的反思,来回顾每一次情绪管理不理想的过程,找出来可以改善的点。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让自己有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我变得更加快乐和从容,时常能够感受到平静的心态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