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我今天终于把余华老师的《在细雨中呼喊》看完了。可能是因为我出生于农村的缘故,每当看到有描写农村现状的书,都倍感亲切。
这本书从以第一人称回忆的角度展开,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很具有代表性:努力挣扎只为活着的孙有元,想要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尊严的父亲,任劳任怨但又绝望的母亲,无知的弟弟,懵懂的崇拜爱情但又不得不屈服与生活的冯玉青,固执软弱却又坚强活着的李秀英,被父亲抛弃想要努力证明自己价值的国庆。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想要努力有尊严的活下去。活着是一种信念,可以让孙有元忍受儿子的痛骂,可以让母亲忍受丈夫的出轨,可以让冯玉青出卖自己的肉体,可以让李秀英不顾重病踏上回家的路,可以让国庆忍受送煤的劳累。
我很幸也拜读过余华老师的另外两本书《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里面的每一个人也都如《在细雨中呼喊》一样,都在努力的想要活下去。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很难从书中看出,他们生命美好的痕迹,也看不到他们生命的当下和未来的意义,但他们对于活着的执著,对于命运的抗争让我动容。或许,生而为人,最大的意义便是活着,金钱、名望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人类给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毫无意义的梦境。
很多熟悉的人都问我,为什么我这么爱“表现”,我的回答是:因为我要使自己有尊严的活着。因为若我自己不主动争取,我便什么也得不到,为了不让自己社会性死亡“被抛弃”,我只能不断努力,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