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滚白。
大清早收到炭烧钥匙的生日祝福的时候,我才脑袋嗡地灵醒一下,我25岁了。
翻翻彼此的聊天记录,出现话题最多的就是关于考研,
“三跨真的可以吗?”
“如果能调剂会接受落差吗”
“调剂也不能找工作吗?如果是我这种一点也不喜欢本专业的怎么找工作”
“有勇气二战吗?”
很多人把考研视为重新选择新方向或者找到想做的事,钥匙是后者,学金融的她准备跨考特殊教育学。
这个跨度真的是我第一次见,不仅是说专业相差度,也是因为特殊教育学这个专业真的很小众,小到为数不多的开设专业学校录取人数就不到10个。
我不曾一次问过她,
“真的想好了吗?”
“这个专业出来工作你觉得可以吗?”
“喜欢是喜欢,发展是发展。”
“这个先不论你喜欢吗,这个分数很高,难度很大。”
作为另一端网络里的人,我完全可以一直说一些假大空的祝福话,什么喜欢就去做,知道自己的想做什么就为之努力,人生就是不断找到新方向。
但是我说不出口,没有年轻热血的我,脑子里计算着利益最大化会时不时提醒我把往普通轨道上拉。
可以去特殊教育当义工/
可以去参加公益活动/
可以了解这个群体并作出很多帮助/
可以捐钱定期陪伴等等/
但是真的要以这个方向为工作,
真的是最优解吗?
她也动摇过,三跨的难度和之后的征程,每一次来自别人的好心提醒和身边的压力。
但当她每一次站在上帝视角和自己对话的时候,总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每个人醒的时候都不一样,
但是知道自己喜欢的干什么已经很幸运了。
这是她告诉我的原话。
醒这个词 真的形象,
在床上在沉睡到迷迷糊糊中,脑袋混沌到睡不醒的挣扎到清醒。
有人是被所处的环境慢慢唤醒,比如未拉窗帘来自黎明的一点微光;
有人突然惊醒,在睡梦中突然被告知命运的安排;
也有人和我一样,至今未醒来,或许醒来过也只是迷迷瞪瞪上个厕所继续漫无边际地睡。
每个人都会醒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
我自己感觉是很迟钝的那种,而有的朋友在第一次分水岭高考志愿就明确自己以后的路。
在这个鼓吹学历和金钱的时代,大家的选择肉眼的可见的狭小,除了计算机就是985。
在河南参加地狱高考模式的钥匙,深知985211头衔在当地人看来是分量多么重的头衔。
可是她身边太多的反例了。
班里高考的第三名,顶着可以走985好专业的分去了从高一念叨到高三的学校——中传广告学,年年拿奖学金并且朋友圈让人感觉真的学得很快乐。
朋友也是,能去211但是知道自己心在大城市,去上海一个普通本科读书。拿着一本的分数去了二本,读着自己喜欢的设计的专业,成为了一名独立设计师。
出生自中医世家的闺蜜也是顶着好211的分,去了南方的学校读了中医这个专业。
我可太羡慕这些人,从头到尾都很坚定明确自己的喜欢,并且做到极致的努力。
很多人特别喜欢说一个词是“沉没成本”,大概是想着我大学都读了四年不喜欢的专业,现在转行岂不是四年学得东西都浪费了。
我在这件事上都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现在放弃岂不是太划不来了。
可是很多人都把沉没成本重要的含义颠倒了,
我们当前决策的要考虑的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以及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这艘船终将沉没的话,
那考虑所有的东西都没用」
比如在金融专业苦苦挣扎的钥匙,数学考试挂挂挂挂,按照既定的轨迹话,她应该现在还在学完全不适应的数学。
她被数学摔的稀碎的自尊心和勤奋感,都是从六级考了全院第一(600+我仰望的分数,哭泣)和一次过了教资的时候重新捡起来的。
有人不是笨 ,就是真的不适合。
我真的不是在为我的数学和化学找借口。
最近听到钥匙的消息是她获得了去特教学校实习的机会,面试的都是教科院的,手工作品是我们这种手残人一辈子都做不出的,全靠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时间合理一周两次不耽误自己复习考研,能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这是我身边第不知道多少人醒过来的,可我还是得过且过,逃避式地考研读研。
因为不想做这件事就去选择另外一件事,两件事只是分讨厌和不那么讨厌而已,都算不上喜欢并且乐在其中。
这是我,估计也是你,但不希望是你。
小时候的我理所当然想着25岁,拿着提案在自己喜欢的行业挥斥方遒,做出一番事业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
现在的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说不清。
你呢,现在的你能说清自己喜欢的吗,或者说你在醒来的路上吗?
记得在留言区留言或者点击在看支持,
我们下次见。
-END-
作者/滚白
工科硕士在读,想当人生体验馆
编辑/滚白
配图/炭烧钥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