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0 黎敏
今天看到了书本第四章《陪孩子成长的图画书》,文中有一个故事,是早稻田大学教授兼德国文学研究专家子安美知子和独身女幼儿期的亲身故事。放图↓
文中提到,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时有一些问题并没有提出来,而是记在了心里,她不知道不识字的女儿是否听得懂,看得懂,但她看见了女儿专注的看着插图,听着妈妈有节奏的朗读。在小丫头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将故事《米菲》放在女儿面前,女儿已经想不起来她过去是多么沉迷其中,却说还记得这个节奏“这种节奏感并不是存在于我的头脑中,而是在我的身体里或是心里”。
如果只是将《米菲》给婴儿看,一定无法产生这种影响力。唯有在母亲的感受和爱的支撑下,然后配合节奏,使插画的印象凸显出来。如果幼儿通过耳朵和眼睛获得的体验完全一致,那么不久之后,这种印象就会成为孩子口中的语言。
我以前不知道该怎么给第一次看绘本的小朋友讲绘本,现在我知道了,必须要有节奏,有情感,要让小朋友进入到这个故事中,去感受,去理解,不能问他们问题,不然他们会去抵触,去抗拒。
还有,读书不等于认字,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不管小朋友会不会认字,都要读书给他听,一周岁后就可以读书给他听,并且要具有情感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