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 datetime
>>>d1 = datetime.datetime.strptime('2018-01-01', '%Y-%m-%d')
>>>d2= datetime.datetime.strptime('2018-07-08', '%Y-%m-%d')
>>> d2-d1
datetime.timedelta(188)
自由,即认识了的必然性。---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跟着我做这个动作,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闻花香,呼气;吸气,闻花香,呼气……
上周为什么没写周记来着?忘了,其实上周周末的晚上,我也想写来着,可是对着屏幕不这道怎么写。翻翻日记又什么都没写,日子过的很寡淡,连一星半点的点缀都没有。所以就没写,尽管这样的日子很多,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荷尔蒙的原因吧。
所谓不怕慢就怕站,停了一次就会停上还几次,可是我并不想。特别是当我想起你,想起你还提醒过我:哎,你周记呢?你这一问我脸红耳赤的,噤若寒蝉,立在那里呆若木鸡。尬则尬矣。
我是在乎的。
2018上半场
我知道你点开可能也看不清,没关系,就是上半年我都干了啥。这不是我想说的,在整理这个导图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闪现的是我怎么会做这么多没用的事。这个表里面有多少是我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阅读91本书,听书40本,观影45部,简书写作14W字。这个输入量我觉得已经够了,甚至达到了我去年年底定的2018年的总量。去年我我就告诫自己少读点书,多做点事,做输出端(供给侧改革嘛),可是出于历史的惯性还是看了那么多的书和电影。
经验与教训
- 这个阅读量的功劳归于: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
- 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完一门网课
- 家庭的经营上用心不足
- SQL的学习不了了之:找不到现实的根基
- Python学习的瓶颈:现实意义与算法
- 年初计划每周一R,后来偃旗息鼓
- 我在朋友圈花费的时间还是太长
- 和一些无谓的聚会与闲聊
1. 阅读:
这两周阅读量明显下降了,不是时间不够用了,也不是去搞什么输出侧了,而是觉得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这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一个那么认准阅读价值的人,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就可让我价值观坍塌。还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几本书我读的都是比较仔细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已经不知道是第几遍看了。《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看待英雄人物的专著,看的也不浅。《科技服务研究》中关于服务价值落差的引述也看了好几遍。
- 苏朝晖《科技服务研究》
- 王潇《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 张美凤《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理论与实践》
2.影视
看了大家都说好的电影,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看《药神》在电影院哭的梨花带雨,生平最看不了舍生取义的镜头,当年在学习室看总理电视剧《海棠依旧》当着全学习室的人哭的没有人形。看不了人生的无奈,小时候看《情深深雨蒙蒙》都会把依萍受误会的片段跳过去。这周学了刘轩的《积极心理学》,刘轩知道吧,刘墉的儿子,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作为日常用,我的积极心理学从2016年至今,我认为基本形成轮廓了。在我最早从弗洛伊德接触心理学时(大约2013年)我并没料到我的落脚点会在这个上面,何其幸哉。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赛里格曼谢谢你们的排版,哦,陪伴~
- 让-马克·瓦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 徐峥《我不是药神》
- 刘轩《积极心理学》(十点课堂)
4.写作
有几篇后面表明了是编的,是同事分享的文献我稍稍整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