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中关于生活的节奏,主要是让我们慢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目标,不要陷入低效的努力,往往目标和方向比埋头赶路更重要。
书中涉及的几个点,和自己之前就知道的内容有许多重合之处,这种感觉不太好,让我想起了“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现代社会,环境变化那么快,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不可撼动的看世界的原则,这其实很可怕。有一个词,叫“功能性文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不是文盲,甚至阅读面还挺大,但是看什么都是印证自己原来的观点的,这叫认知僵化。
上面这段话来自罗胖的启发俱乐部中的一篇文章,解释的很清楚。
书中说,我们忙于手头的事情,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导致我们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我们的贫穷,本质上是认知上的贫穷,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认知的行动中去,每天考虑的都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被生活琐事羁绊。
《稀缺》一书中说,我们缺的是时间-“余闲”,只有一个人有余闲了,才能思考真正的问题,才能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是不是对的。
你看,这两本书,多多少少我都看过,了解里面的内容,然后《格局》中关于生活节奏的,就是要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这和我之前的认知不是一样的吗。还是我从“生活的节奏”这个章节中仅仅看到了这一点,用来印证自己之前的观点。
好像楚门的世界,自己在别人设好的局中,但是不自知,现在知道了这个局了,却还在想,要怎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