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史论,乱而必治,治而必乱。而治与乱,所考验的是改革的路径与改革的人。穷则变,变则先乱,乱后而治。凡是变革,没有不改动现有格局的,而改变就意味着突破,突破就意味着原有利益格局的改变。在原有格局改变的旅程中,骚动似乎就成为了必然。
是此,在改革的路径中,很多人都吃过亏。此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没有做好上层沟通,导致后方支持不坚决,可能改革会遭遇怀疑从而搁置致使半途而废。二是没有做好基层沟通,改革方案在传达过程中往往有可能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从而导致误解与隔阂,致使改革停留在政策与口号中。三是过程管控不好,没有遵循过程控制的基本法则,虎头蛇尾,或者意志不坚定,导致了精致的解散与落寞。如此可知,改革是曲折的,找寻理解的翅膀和康庄大道是艰难困苦的。
如此曲折的改革之路,需要经历风雨后的觉醒。选择拥有彩虹的道路其本质并不复杂,只是刚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阅历的你从来不信。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没有经历就没有话语权,只有实践的检验,才会突破认知的局限。在复杂的认知背后,咱们可以拓展到诸多领域。觉醒的是阅历与实力,走向高处的是坚守。在坚守之后,总结是非成败,我们可以看到的规律与认知问题,尽然体现。
如何做好改革,觉醒的姿态是这样的,如下:
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凡要改革,必先调查研究,找到问题运转的逻辑,然后寻出符合利益平衡的破解之法,这就是改革方案与实施计划。有了这个方案与实施计划,便确立了改革之战略,知道去向哪里,怎么去,谁负责,什么时候到达以及意外情况如何应对。
城门立杆,敲山震虎,确立改革的信号与信号的传递、反馈机制。改革的信号要求建立起改革者与民众的沟通机制,确保改革的过程可控,信号可以进行双向有效流动。这种信号的传递最需要解决的是双方的认知统一问题,要求改革的阵营可以争取尽可能多的理解。对于支持改革以及主动推动改革者,要给予支持与鼓励。对于阻碍改革者,要确立沟通工作及时到位,对于顽固不化者,必要时需要进行特别的纠正。如此,才能保障一个改革进行的有效环境。
改革的步伐要稳健有力,并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改革本是动手术,伤元气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并适时把握手术进度,该下力度的时候不能手软,该节制的时候不能冲动,宜量力而行。
改革之路多坎坷,但改革乃是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改革才能促进机体生机勃发。只不过改革有大有小,伴随着温柔或者阵痛。知改革是曲折的便会有心理准备,知改革循如何之法便会觉醒于前进的节奏与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