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怎么老觉着李商隐有点抑郁不舒怀,也难怪,碰到他那样的身世,难免各种心绪烦愁。
第一次读他的诗,二十岁左右,那会儿还住在祖父祖母留下来的老宅子里。秋天,下雨,灰灰暗沉的气氛,老房子有七十多年了,遇上大雨,屋顶的青瓦松动了会有嘀嗒嘀嗒的雨落在地板上的搪瓷盆里。
爸爸有个老朋友,又高又瘦,祖上是大词人秦观后代。住在城中建制和四合院差不多的房子里。他的房间在东面,木地板,房间窗子外一小片竹林,很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每次我们去,这个叔叔就从书柜里抽出一本薄薄的唐诗三百首,递给我解闷。他们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打牌,我就待在角落里读诗。幼年时的这画面一直驻扎在我的脑海里。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也不知道啊。诗人抬头望向窗外,巴山夜雨涨秋池了。羁旅他乡,愁绪满怀。我什么时候才能在咱家的西窗下一起剪蜡烛,和你说说我这会儿一个人滞留他乡,坐在这里写信给你呢?
同样的秋天同样的下雨,估计诗人住的房子也是我家这种木结构。长长的地板,雕了花的窗,只有到夏天才能打开的西窗。窗户一开,屋子里的光线霎那间敞亮了,郁积的空气一扫而光,整个人仿佛沐浴在幸福的时光里。
人和诗的遇见是有缘分的吧?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超越时空,你懂得了千年前古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