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包括四个部分,能够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谈论故事书中、电视上、新闻报道中、领居家或者自己家中的问题,养成使用ICPC技巧的习惯。
昨天是玩“我能解决问题”的第二天,第一天已经完全熟悉【是/不】游戏,然后我尝试加上【和/或】,但是当我说我们来玩“我能解决问题”的新玩法【和/或】游戏时,推土机表示不想玩,也不好玩!我们就停止了玩游戏,下次可以尝试问问为什么不想玩。睡前突发奇想,可以把一些字词放在故事里讲,每晚他最喜欢的是讲故事,编了一个A、B去C家玩,C妈妈做了4个蛋糕,如何分才公平,超级无敌感兴趣!
推土机:A、B、C、C妈妈每人一个
我:这样公平吗?
推土机:公平
我:这时候C抢了A的蛋糕,那么C有几个蛋糕?
推土机:2个
我:那A有几个蛋糕?
推土机:没有了,0个。
我:那这时候公平吗?
推土机:不公平。
我:我们想想看,A有什么感觉?
推土机:不开心!
我:这时候C有什么感觉?
推土机:不开心!
我:哦,C为什么不开心?他可是有2个蛋糕呢。
推土机:因为他不对,不能推不能抢!(这时候我有点短路,不知道怎么继续)
我:你认为他不对,所以你不开心对吗?有没有可能C心里是开心的?因为他有两个蛋糕?
推土机:不开心的,他抢了。(我忽然明白他可能有点理解不了别人的感觉,说的应该是自己感觉和判断,所以没纠结,就继续了)
我:哦,他们都不开心,你能像个办法让大家都开心起来吗?
推土机:请妈妈再做一个蛋糕!
我:这是和好办法,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推土机:A可以做一个冰淇淋就开心了
我:嗯,这也是个好办法,已经有两种了,还有其他不同的办法吗?
推土机:C妈妈请他们去玩积木。
······
虽然还没全学会,但我发现这个过程孩子是真的用心在思考的。第一天看书的时候,我想着按照进步不断先学习字词,不过其实一边学一边拿来解决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也挺不错的,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考虑后果的这一步可能要稍微慢一些才加入,其他三步其实是可以同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