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6期“缝”专题活动。
“临行密密缝”是孟郊《游子吟》里的一句。《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聚焦动作与心理刻画。母亲在儿子临行前细密缝衣,其“密密缝”之举源于“意恐迟迟归”的深切忧虑。这一细节描写未用言语或泪水渲染,却使慈母的牵挂与深情在平凡场景中自然流露,朴素而感人。
小时候读这首诗,多少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闭上眼睛想着母亲在灯下为我们兄妹缝补衣服的情景,觉得很正常,也没有什么。等到自己做了母亲,自己步入了老年人行列,才愈发体会到诗中的滋味。“临行密密缝”里藏着的,是一辈子都剪不断的牵挂。
现在我们对孩子,不再是“临行密密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没穿破就扔了,更不会做衣服,没什么可“缝”了。可我们把千言万语放进了最朴素的唠叨里:“吃饭了吗?你又瘦了,照顾好自己,晚上早点睡。”这些藏在日常琐事里的关心,就像一杯白开水,滋味虽平常,却最解渴,最实在。
“丝瓜汤”的梗,火了一段时间,也让年轻人有一种终于有人替他们说话的畅快。可平心而论,从老人角度来讲,也不全是想管着你,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她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会真心地推荐给你,会无私地奉献给你。
早上刷抖音,刷到了朋友弟弟重阳节带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在公园里遛达、晒太阳,他牵着老母亲的手亦如小时候老母亲牵着他一样,一个在前面走,一个在后面笑,那画面特别温馨。
也许他母亲年轻时,也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也叮嘱他莫贪玩有出息。在常人眼里,他不算有出息,没考上大学,没找到好工作。但现在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一定认为她是最幸福的。老人所希望的回报,不是你能给她多少钱,你能让她住多好的房子,而是实实在在地陪伴。
看着朋友母亲幸福的笑脸,我内心忽然很惭愧,我的父母在世时,我没能给他们很好地陪伴,甚至没理解每次我离开时,他们让“再坐一会儿,下次什么时候来?”的唠叨。有时候还怪他们不理解儿女。
同时我也很羡慕朋友,六十多岁了还有老母亲可以孝敬,还能回家吃上老母亲做的饭菜,那是何等金贵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