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四十五岁的苏轼

1082年,苏轼在黄州。刚经历乌台诗案不久,他自知祸从口出,尽量少论时事。躲进书斋,读《汉书》,解《论语》,写《易传》。
他读《汉书》是怎么读呢?
“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知,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财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核。”
不只是读,他还要抄写和背诵。四十五岁的苏轼,在黄州仍然手抄不倦。
一个本地的朋友朱载来拜访他,久候不见主人出来,准备走时才见苏轼走来并连声道歉:适才了些日课,失于探知驾到。朱载问他日课是什么,答曰:抄《汉书》。
“我读《汉书》,至今已经抄过三遍。第一次每段事抄三字为题,第二次两字为题,现在只用一字。”苏轼让朱载试举题上一字,朱载如其言举一字,苏轼随即应声背诵数百言,无一字差误。
我以为苏轼这样千年一出的天才,必是过目不忘,不想在四十五岁的年龄,仍然在用最扎实的办法读书。
想想自己,羞愧万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