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我正在做饭,先生从澳大利亚打电话过来。他到阿德莱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去了,明天往回返,后天晚上到家。这个电话让我感到好高兴。
在我们共同生活的二十年中,阶段性分离是很常见的事。年轻时的我很容易伤感,所以处理分别的方式就比较“粘”。经常,距离他动身还有好几天,我的情绪就已经开始动荡了,忧伤随之就蔓延出来。到了他出发那天,我肯定会哭。把他送上火车,我一定要目送火车跑得看不见了才肯离开车站往回走。而且,只有收到他的信或电话后我心里的难过才会慢慢消退,日子也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现在,回想过去那些情感表达方式,我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的伤感动机了,我觉得年轻时那些伤感并不完全是爱情所至,还有抑郁的原因。陷入抑郁中的我,心理充满了困顿、焦虑和恐惧,这些负面感觉产生了很大的生活阻力,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弱小和可怜。心理上的无助感被处于爱情中的我当成了小鸟依人的依据,所以,事实上,在我二十几岁时,我是把抑郁情绪释放到爱情里去了,我用抑郁作为“道具”演了很多浪漫剧。鬼才知道,我演的那些悲戚戚的浪漫剧让我先生,那个当时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吃了多少苦头。而我呢,那时的确被自己心中那份带有悲情色彩的浪漫给迷住了,我把渲染在爱情中的那份悲情当成了爱情本身,并赋予它很高的感情价值。有那么几年,我自己陶醉在这份浪漫里:离别、相思、晓云残月、落花流水无不让我感怀。甚至,我觉得先生不但应该理解我心中所有的感觉,而且还应该和我一样营造些伤感和浪漫出来才对。
我们家有个关于“浪漫”的典故,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看到了爱情更真实的一面。先生读博士期间,有一次我去看他,假期快结束时,我又难过起来,于是就很希望得到他的安慰,最好的安慰莫过于他表示对我离去的不舍喽。于是我就问他:我快要回去了,你不难过吗?他笑嘻嘻地说:不难过,过些日子还会见面的。这个回答让我感到不快,我有些不甘心,接着问:送我上火车后,你回来会干些什么呢?他说:我得赶紧去实验室干活,你来的这些日子我总陪你,实验室就没怎么去,你走后我得赶紧把拖下来的实验做完。我好失望呀,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我回去了,你又成一个人了,你应当难过得卧床不起才对呀。听了我这番浪漫至极的话,他大笑起来,那架势就跟听了超级幽默的笑话似的。
这个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被刺了一下,被推了一把,意识中有个东西訇然洞开了:男人的世界不会只有爱情,事业和创造是男人生命中的根本。这件事的结果是我输了,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浪漫回应,但是,那天我心里感到很踏实,好像在空中漫无边际地飘着的时候,忽然被他伸手拉住了,并且站到了地上。从那天起,我变得勇敢起来了。
我记得多年前有人提出过“爱情保鲜”一词,很是流行了一段时间。我也曾迷信过这个词,希望自己也能掌握爱情保鲜术,让自己的爱情永远都不要老去。曾经在电视剧、电影、言情小说中看到过很多令人动容的爱情保鲜术,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对于爱情来说“技术”是最靠不住也是最多余的东西,技术带来的“保鲜结果”真的不一定好,更可能是金玉其表败絮其内。
爱情不变老,真正需要的是两个人永远都共同“成长”。成长,会带来变化,变化会带来爱情心理的调整和更新;成长,会促成思维、心智、眼界、素养、心理结构、感觉趋向等生命活动的永远发展。爱人眼里看到的,自然是一个因为不断成长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实实在在的可爱的人。